单词乎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


【原题】: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①泗州:安徽泗县。
    ②南山:在泗州附近,淮河南岸。
    ③洛:安徽洛河。
    ④蓼茸:蓼菜嫩芽。
    ⑤试春盘:旧俗立春日馈赠亲友,以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谓“春盘”。因时近
立春,故此云“试”。
    【评解】
    这是一首记游小词。上片写山行俯瞰所见,其人在山中,自不待言。下片言午餐,
雪沫乳花,蓼茸蒿笋,山野风味盎然。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首纪游词,是神宗元丰七年(1084 ),苏轼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
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媚”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浩气的表现,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处。“入淮”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临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词中提到清洛,是以虚摹的笔法,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物气氛和诱人的力量 。“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午盏,指午茶。此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旧俗立春时馈送亲友以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
此二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这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问答

问:《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的作者是谁?
答: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的作者是苏轼
问: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是宋代的作品
问: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细雨斜风作晓寒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细雨斜风作晓寒 出自 宋代苏轼的《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问:细雨斜风作晓寒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细雨斜风作晓寒 的下一句是 淡烟疏柳媚晴滩。
问:出自苏轼的名句有哪些?
答:苏轼名句大全

0
纠错
猜你喜欢
  •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请神)
    嘉荐既陈,祀事孔明。间歌在堂,万舞在庭。 外则尽物,内则尽诚。凤笙如闻,歆其洁精。
  • 送程给事知越州
    才毫无地展经纶,白首归来万里身。持节气凌沙漠使,怀章荣动会稽人。平湖翠岫千家月,落日西风一箸莼。南海疲民正回首,满城歌舞颂年椿。
  • 诉衷情(同前送春)
    东城南陌路岐斜。芳草遍藏遮。黄鹂自是来晚,莫恨海棠花。惊雪絮,满天涯。送春赊。问春莫是,忆著东君,自去还家。
  • 东门行二首
    春风颠狂卷地起,吹动江城寒劫灰。江城千家丹碧窟。过眼不复余楼台。九辀烛龙竟为尔,六尺海鸱安在哉。平原无人金谷散,惆怅东门归去来。
  • 题苏子美沧浪亭
    整履上飞虹,风高退酒容。叶黄翻乱蝶,树老臣苍龙。古径秋霜滑,空山暮霭浓。沧浪棋石在,题笔暗尘封。
  • 渔歌子
    □□□□□孤村。路隔尘寰水到门。斜照散,远云昏。白鹭飞来老树根。
  • 马筱潭报雨
    皇佑岁庚寅,阴阳久郁堙。二时愆雨泽,百物悯膏屯。谷价方翔踴,民言备苦辛。原畴无播种,道路有饥贫。县令忧忘食,斋房退省身。朝归占甲子,暮出看星辰。野祀曾徼福,雩坛示礼神。祈求观古法,询访得龙津。遣吏苹蘩洁,斋书肺腑阵。灵泉汲坎{上穴下臼},仙仗下嶙刚。雷斧潜嗔树,天波忽洒尘。音官沈鼓吹,市户湿衣巾。隆应声何速,盘旋志未伸。经纶惟四日,滂沛即逾旬。万谷山源发,三农水利均。趋田多耒耨,入里少刍薪。苗稼晨争插,坊庸夜不巡。讴谣兴父老,燕喜集宾亲。捐瘠苏中壑,生成赋大钧。邑人勿忘报,世世荷深仁。
  • 偈颂十二首
    隐山夜来梦吃攧,筑著脚指头出血。就地摸得丽水金,元来却是新罗铁。翻身撞倒凤凰峰,赤面山神惊吐舌。唤起前庵卧如来。休来向这里入灭。一棒打杀麻姑仙,说甚长生真诀。叮咛五通与三郎,切莫向李太白说。怕他俗士不甘,打你头破脑裂。
  • 陈删定日华除广东宪取告中志深考古之语扁斋
    东都有人持汉斧,南国无人系周圄。未从刀锯宥者三,先即桁杨听之五。五三异念同一仁,圣贤典故公日新。心从仁上勘得道,笔与民间点为春。百未试一刑几厝,忘其劳绩况恩数。天语疑由公出然,公心默与天通故。持平已遂留何须,责难未了归可图。课效九章三章外,游心千古万古初。剖斗折衡还未可,非绵蕞莫矫丛脞。结绳之外画冠余,作古幸无嫌自我。
  • 使至嵩山寻杜四不遇慨然复伤田洗马韩观主…赠杜侯杜四
    洛桥瞻太室,期子在云烟。归来不相见,孤赏弄寒泉。与君阔松石,于兹二十年。田公谢昭世,韩子秘幽埏。忆昔同携手,山栖接二贤。笙歌入玄地,诗酒坐寥天。旧友悉零落,罢琴私自怜。逝者非药误,餐霞意可全。为余理还策,相与事灵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