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淡薄秋光,恰似此日游情。
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泠。
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
旧隐新招。
知住第几层云。
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
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问答
问:《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的作者是谁?
答: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的作者是张炎
问: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是宋代的作品
问: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 出自 宋代张炎的《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问: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 的下一句是 淡薄秋光,恰似此日游情。
问:出自张炎的名句有哪些?
答:张炎名句大全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赏析
上片,起着五句交待了来四明的源流。“相逢只在东瀛,”“淡泊秋光”道出作者游四明实出于无奈,虽山风古道别有韵味,但羁旅之人何敢言游。固而游情淡泊如深秋的阳光。“休嗟”几句透露在离鄞返杭之际复杂难言的心情。高兴的是重返久别的故乡,悲的是“鬓丝断雪”年已近迟暮之时。“休嗟”表明作者此时的心情欲言又止,难已言尽。“又溯远”几句写作者终于可以乘舟归杭的过程。
词的上片描述离别之情,先回忆了以往的四明之游,其后又悬揣他即将开始的返杭之行。词的下片写返乡之情也与此同法。先描写了眼前的别离,接着又描写了返杭后的情景。章法整饰,结构匀称。
下片“莫向”几句写离别之情。折柳送别本是古时习俗,然而作者却劝朋友不要折柳,为什么呢?原来作者推已知柳,由柳又反给自己,同病相怜,看那深秋的杨柳落叶纷披,怎堪再折,让我们怎能忍心去折与我辈有相同飘零身世的杨柳呢?“旧隐”二句语言中软中带刺,指斥那些原先隐迹山林,而后又不甘寂寞为元所聘飞黄腾达的人物。“ 旧隐 ”士实际是“假隐士”。“疏篱”三句抒发自己的志向,想来只有西子湖畔的疏篱残菊,还能记得我这个未曾变节的陶渊明吧。陶渊明由东晋入刘宋誓不出山,而张炎由南宋入元也不忘故国,一个“ 晋菊 ”表达自己甘为“大宋遗民”的志向。“待去也”最后三句,由“旧隐”们和陶渊明联想到自己,“最愁人,犹恋故乡人”与归说归家是喜,不如说归家面临故国沦亡的旧址是别味的愁呢?这种反说写法,使词更蕴含深挚的余味。本词写离情不仅仅是写依依离别之情,而是在离情又蕴含对离后归乡的断想。离别是感伤的,但返乡的状况又令人牵挂,作者表达自己的志向,不做“旧隐”宁做“晋菊”。而且作者全篇离情,而情在景中,情景交炼,言外之意别具一格。
-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远游长儿子,几地别林庐。杂蕊红相对,他时锦不如。具舟将出峡,巡圃念携锄。正月喧莺末,兹辰放鹢初。雪篱梅可折,风榭柳微舒。托赠卿家有,因歌野兴疏。残生逗江汉,何处狎樵渔。
- 玉照东西两轩有红梅及千叶缃梅未经题咏倒用虽嫌绿叶与青枝,入格依前自欠诗。几向斜阳溪畔见,犹将桃杏误猜疑。
- 寓陈杂诗十首念昔为吏日,朝夕羡人闲。解印出公府,翛然若归山。衡茅三亩居,无客门常关。早眠而起晏,永日或不冠。故人远寄酒,为致一醉欢。我亦领其意,呼儿具杯盘。长闲贫亦好,安用朱其轓。我生本蓬荜,久已傲饥寒。
- 及第后归家临浙水傍,岸对买臣乡。纵棹随归鸟,乘潮向夕阳。苦吟身得雪,甘意鬓成霜。况此年犹少,酬知足自强。
- 寄温飞卿笺纸三十六鳞充使时,数番犹得裹相思。待将袍袄重抄了,尽写襄阳播掿词。
- 得性得性贤於得禄,归山胜似旭朝。饮涧肺肠清净,卧云魂梦逍遥。
- 玄元观寻李先生不遇羽客今何在,空寻伊洛间。忽闻归苦县,复想入函关。未作千年别,犹应七日还。神仙不可见,寂寞返蓬山。第九十二卷
- 赠不食姑嫁时衣尚著,忽自欲通仙。终日常持呪,经年只饮泉。瘦形非是病,怪语却如颠。金母还知尔,招邀归洞天。
- 劝僧酒劝僧一杯酒,共看青青山。酣然万象灭,不动心印闲。
- 海棠春律行将半,繁枝忽竞芳。霏霏含宿雾,灼灼艳朝阳。戏蝶栖轻蕊,游蜂逐远香。物华留赋咏,非独务雕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