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
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偏僻之地,荆棘丛生,满眼荒芜,让人心生苍凉。南飞的征雁,亦不会因时常触动人的思乡愁怀而停歇。眺望远方,视线落处,凉云冷雨,故园遥不可及,更在远方的远方。
愁思缕缕,心欲碎。清泪,似是为悲秋而洒。人在他乡,更让人泪流不止。然而,即使返家之时又能怎么样呢。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榛荆(zhēn jīng):荆棘。
征鸿:即征雁。多指秋天南飞的大雁。住:停歇。
长安:借指北京。
湿云:谓湿度大的云。
丝丝:谓细雨如丝。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问答
问:《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的作者是谁?
答: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的作者是纳兰性德
问: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是清代的作品
问: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 出自 清代纳兰性德的《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问: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 的下一句是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问:出自纳兰性德的名句有哪些?
答:纳兰性德名句大全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赏析
上片开篇便展现出一派荒芜之境,容若于孤城之外,万山丛中立马远眺,湿云吹雨,暮霭沉沉,不见乡关。“榛荆满眼山城路”说的是行役途中所见,山城遥遥.满眼荒芜颓败之景,荆棘一样的植物在这城边的行军道上显得格外刺眼。忽然从远天传来断断续续的几声嘶哑的雁鸣,在丝丝雨声中.它们只顾前进,倏忽间就飞向远方去了,像那断雁前来,却不为愁人暂住片刻,那为何还有“鸿雁传书”的古语。上片集中了山城、荆棘、征鸿、湿云、冷雨这些意象,极力渲染出旅人的苦闷,想必不过是自己一厢愁情,更无处安放罢了。前路未知,雨还是丝丝缕缕,越加觉得寒冷,但归处又在哪里。
下片抒情,悲秋更兼乡愁,承转启合中纳兰表现出不凡的功力,把上片末句中“寒雨”与自己的心绪结合起来,自然道出“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的妙喻。俗话说:“睹物恩人”。出门在外的行役之人、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纳兰此处也是如此,看到那断雁远征,奔赴远地而不知暂住。寒雨丝丝,想来自然成了悲秋之泪,凡所苦役沿途所遇景物,都被蒙上了一层浅浅诗意的惆怅。想到此处,不觉黯然泪下,发出“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之叹。容若的抒情,是层层递进而又曲折婉转,最后也没有直说更深的愁是什么,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
- 值雨吴陵两月雨留连,来问琼花雨亦然。市酒未销狂客恨,塞鸿先作嫩寒天。只忧松下无三迳,不管囊中欠一钱。扬子渡头风正急,未知何日买归船。
- 风中柳(闺情)锁减芳容,端的为郎烦恼。鬓慵梳、宫妆草草。别离情绪,等归来都告。怕伤郎、又还休道。利锁名缰,几阻当年欢笑。更那堪、鳞鸿信杳。蟾枝高折,愿从今须早。莫辜负、凤帏人老。
- 岳阳兵火后题僧舍十年兵火真多事,再到禅扉却破颜。唯有两般烧不得,洞庭湖水老僧闲。
- 醉别程秀才五度龙门点额回,却缘多艺复多才。贫泥客路粘难出,愁锁乡心掣不开。何必更游京国去,不如且入醉乡来。吴弦楚调潇湘弄,为我殷勤送一杯。[程生善琴,尤能沉湘曲。]
- 谒中岳祠岳镇中天司下土,名山宫殿锁云扃。固知正直作威福,岂徇往来惟醉醒。封禅今无秦汉侈,降生谁是甫申灵。何当弭节朝双阙,一曲钧天梦帝庭。
- 卓文君成都共逸为琴心,岂不尝闻赋丽淫。重聘茂陵今已晚,不须多赋白头吟。
- 再次前韵三首春事兼回寂寞滨,茅簷背日已书勋。径须引睡携黄妳,未办寻芳命紫君。
- 夜坐再用韵二首家有辋川集,人如王右丞。琴书多暇日,觞咏尽高朋。拟脱云山屐,来分夜案灯。新诗要传写,病眼任瞢腾。
- 宋乌衣巷古迹荒基好叹嗟,满川吟景只烟霞。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 续湖阴曲一首上林鸣蛙私邪官,金陵指顾成长安。唾壶一曲玉如意,声断石城锋镝寒。从来龙化中兴主,不似黄须阿奴武。当时斩鞅心下事,今日扬鞭目中虏。黄埃散漫重瞳微,雨师不洒疑人知。梦回日转惊已午,马骑风疾那容追。一声吉语禁门静,万国笙歌丹仗整。山倾海动忽燃脐,地闢天开谁问鼎。长江千里真险哉,煌煌晋业流秦淮。江涛一洗娇妖氛息,湖阴千古琉璃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