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别离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翻译和注释
译文
临近分别的时候牵着止夫的衣服问道:这次你到哪儿去?
我不会责怪你回来迟了,你千万不要到临邛那里去。
注释
古别离:新乐府歌曲名。
临邛:唐代郡县名,蜀中商业重镇,今四川邛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的富豪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心挑之,因私奔相如。故古代诗文多以临邛为花花世界。
古别离问答
问:《古别离》的作者是谁?
答:古别离的作者是孟郊
问:古别离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古别离是唐代的作品
问:出自孟郊的名句有哪些?
答:孟郊名句大全
古别离赏析
诗的开头“欲别”二字,紧扣题中“别离”,同时也为以下人物的言行点明背景。“牵郎衣”的主语自然是诗中的女主人公,她之所以要“牵郎衣”,主要是为了使“欲别”将行的丈夫能暂停片刻,听一听她诉说自己的心里话;另外,从这急切、娇憨的动作中,也流露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依恋亲密之情。
女主人公一边牵着郎衣,一边娇憨地问:“郎今到何处”?在一般情况下,千言万语都该在临行之前说过了,至少也不会等到“欲别”之际才问“到何处”,这似乎不合常规。但是,联系第四句来看,便可知道使她忐忑不安的并不是不知“到何处”的问题,而是担心他去 “临邛”,那才是她真正急于要说而又一直难于启齿的话。“郎今到何处”,问得多余,却又问得巧妙。
第三句宕开一笔,转到归期,按照常情,该是盼郎早归,然而她却偏说“不恨”。这个“不恨”,联系到第四句中诗人引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便可知她是怕男主人公去觅新欢。可见“不恨归来迟”,隐含着女子痛苦的真情,“不恨”,不是反语,也不是矫情,而是真情,是愿以两地相思的痛苦赢得彼此永远相爱的真情,她先如此真诚地让一步,献上一颗深情诚挚的心,最后再道出那难以启齿的希望和请求 “莫向临邛去”。其用心之良苦,可谓“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苏轼《读孟东野诗》)。
诗的前三句拐弯抹角,都是为了引出第四句,第四句才是“谜底”,才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抓住它才能真正地领会前三句,咀嚼出全诗的情韵。
诗人用这种回环婉曲、欲进先退、摇曳生情的笔触,熟练而又细腻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在希求美满爱情生活的同时又隐含着忧虑不安的心理,并从这个矛盾之中显示了她的坚贞诚挚、隐忍克制的品格。全诗言简意丰,隽永深厚,耐人寻味。
- 次韵李仁甫北牖厌高卧,西山思胜游。诗人少题咏,物色尽分留。小憩青城夜,幽寻丹景秋。何人与同往,二老实风流。
- 别方劭秘校迢迢建业水,中有武昌鱼。别后应相忆,能忘数寄书。
- 和贾员外戬见赠玉蕊花栽琼瑶一族带花来,便斸苍苔手自栽。喜见唐昌旧颜色,为君判病酌金罍。
- 严郡谒乌龙庙遇打碑者何年故处士,灵魄此为家。古壁填苍藓,空庭隘落花。山坟穿去鹤,庙祭下饥鸦。巫祝打碑卖,神功播海涯。
- 杂咏一百首列子肉身无羽翼,那有许神通。会得泠然意,人人可御风。
- 过风出陆金陵道中次程及甫韵留滞周南命使然,莫疑上水逆风舡。乡心故故随人后,客月依依堕我前。半夜索樽同决计,五更回柂不成眠。笋舆吹面新凉入,须信封姨正自贤。
- 再用前韵集句何所独无芳草兮,归田有计一何稽。吾侪流落岂天意,俯仰天地身醯鸡。
- 送强甫赴惠安六言十首村叟昔尝为宰,溪民今未忘吾。汝父德薄勿效,前有子野易□。
- 荻华渚摇摇小渚荻初成,远意浑疑接洞庭。准拟秋来看积雪,更和风雨醉时听。
- 观荷叶露珠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