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吞蝗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翻译和注释
译文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注释
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
京师:京城,国都、长安。
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
掇:抓取。
予:唐太宗自称。
遽:马上。
谏:委婉地规劝。
朕:皇帝自称。
躬:身体。
冀:希望。
是:这(是)。
蚀:吞下。
遂:立刻
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
咒:批评
作:起,兴起
其:如果
食:吃
谏:谏人
过:罪过
唐太宗吞蝗问答
问:《唐太宗吞蝗》的作者是谁?
答:唐太宗吞蝗的作者是吴兢
问:唐太宗吞蝗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唐太宗吞蝗是唐代的作品
问:唐太宗吞蝗是什么体裁?
答:文言文
问: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出自 唐代吴兢的《唐太宗吞蝗》
问: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的下一句是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问:出自吴兢的名句有哪些?
答:吴兢名句大全
唐太宗吞蝗赏析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 次韵子由所居六咏先生饭土塯,无物与刘叉。何以娱醉客,时嗅砌下花。井水分西邻,竹阴借东家。萧然行脚僧,一身寄天涯。
- 赠隐者夫子生东野,经年不到城。爱吟无俗趣,贪画得閒名。荒径侵山影,虚堂出燕声。我惭为谪吏,泉石负幽情。
- 六州齐天宇,四海洽淳风。接宝胄,垂真检,景祚无穷。成玉牒、日观归功。冀野升方鼎,脽上由崇。钦桧井、云跸巡东。国本震为宫。乾文焕炳,真祠曲密,重祥叠瑞,琼蕴降高穹。膺丕烈,虔心建垂鸿。询吉士,郊兆执玉荐衷。锺律应、云物迎空。乐和轮囷。嘉气葱葱。天神来降发冲融。玉烛四时通。星回金辂雷作解,昆蚑被惠,亿载帝基隆。
- 送洪侍御二首几回南向望蒲轮,闻引而西忽改辕。小毖上求助初政,大招公起入修门。鳞无婴者宁非谄,膳有鬈如不必言。膜外浮荣均臭腐,本来面目要常存。
- 汉宫春(九日登丰乐楼)手捻黄花,对西风无语,双鬓萧萧。韶华暗中过眼,零落心交。登临把酒,更谁伴、破橘持螯。惟只有,湖边鸥鹭,飞来如受人招。往事不禁重省,料绾罗分钿,翠减香销。空向画桥古树,犹系轻桡。西兴渡口,误归帆、几信寒潮。伤情处,淡烟残照,倚阑人共秋高。
- 咏史诗赤壁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 木兰花/玉楼春去年春入芳菲国。青蕊如梅终忍摘。阑边徒欲说相思,绿蜡密缄朱粉饰。归来故苑重寻觅。花满旧枝心更惜。鸳鸯从小自相双,若不多情头不白。
- 水龙吟 次韵赋牡丹晓来露湿仙衣,盛开更比初开重。春风也惜,然薄怒,不堪摇动。天上人间,我许唯有,司花会种。想年年京洛,红尘紫陌,都占断、繁华梦。醉里依稀有语,只清诗、可为光宠。有香万斛,从今准备,公来迎送。风雨难凭,彩云回首,总成无用。唤玉壶、留取一枝春在,作中庵供。
- 郎官湖春日四首空山玉蕊照琼瑰,到处寻花共往回。欲识春风最奇处,试来同看雨中梅。
- 念奴娇(老人用僧仲殊韵咏荷花横披,谨和)香山老矣,正商量不下,去留蛮素。独立踌躇肠欲断,一段若耶溪女。水底新妆,空中香袖,斜日疏风浦。向人欲语,垂杨清荫多处。便好花里唤船,碧筒白酒,微吸荷心苦。佳月一钩天四碧,隐约明波横注。雪藕逢丝,擘莲见薏,枕簟凉如雨。一双宿鹭,伴人永夜翘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