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

千古涟漪晴绝地。
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
水浸碧天天似水。
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生海市。
鏊戴三山,顷刻随轮至。
宝月圆时多异气。
夜光一颗千金贵。

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问答

问:《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的作者是谁?
答: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的作者是米芾
问: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是宋代的作品
问: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千古涟漪晴绝地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千古涟漪晴绝地 出自 宋代米芾的《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
问:千古涟漪晴绝地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千古涟漪晴绝地 的下一句是 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
问:出自米芾的名句有哪些?
答:米芾名句大全

蝶恋花 海岱楼玩月作赏析

“玩月”亦即赏月。这首词是作者知涟水军期间,登当地名楼——海岱楼赏月时的感怀之作。
词的上片 ,首先从海岱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入手。“千古”一句 ,总写涟水全境形胜之处 。涟水为水乡,当时境内有中涟、西涟、东涟诸水,黄河夺淮入海亦经此地,且东濒大海,北临运河,水乡清绝,故以“涟漪”称之。然后特出一笔,写海岱楼高,拔地而起 ,“下瞰秦淮尾”,以夸张之笔,极写此楼之高。“水浸”二句承“下瞰”而来,转写水中浸沉着的碧天 ;然后又由如水的碧天联想到“广寒宫阙”,接触到“月 ”,从而为下片写月出作好铺垫 。“广寒宫”,非实写 ,是由水中碧天联想而来 。上片用笔,皆在“人间世”三字上凝结 ,“广寒宫”也是为修饰“人间世”而出现的。
词的下片写“玩月 ”。但首句却不去写月,而是写“海市 ”。“海市”即我们常说的“海市蜃楼”,晋伏琛《三齐略记》和宋沈括《梦溪笔谈》等文献都曾叙述过“海市”的繁华热闹。但这首词中的“海市”乃是虚写 ,实际上只是写海 ,从而为月出再次作辅垫 。如此再三铺垫之后,终至,“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 。”鳌戴三山,系我国古代神话。“三山”,指海中的仙山方壶(一曰方丈 )、瀛洲、蓬莱,山下皆有巨鳌(大龟)“ 举首而戴(顶)之”,“三山”因此不再漂浮移动(详见《列子·汤问 》)。“ 轮”指月亮。
米芾这两句写月出,倒不象前人那样直接了当,表面看来是写“三山”随月轮而至,似以写“三山”为主。实际上还是写月 ,“三山”只是作为月的被动物出现的,月未出时“三山”暗,月出则“三山明,好象顷刻之间来到眼底。这是一种借此写彼的笔法。这两句不仅充满了神话色彩 ,而且写得神采飞动,“顷刻”一词,写月轮出海,凌厉之至,神气倍生。而最后两句:“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则是真正写“玩月 ”“夜光 ”,指月亮。夜光又为珠名,故以“一颗千金贵”称述之,这是巧借同名之珠以赞美圆月之可贵 。这两句,前句重在其“异”,后句重在其“贵 ”。因其“异”,始见其“贵”。古人把月视为群阴之宗,崇拜备至。这两句包含着作者对于月的种种幻想与评价。
这首词气魄宏大,选材造语奔逸绝尘,给人以玲珑圣洁之惑。如“鳌戴”两句尤为沉着飞翥,有超逸之妙。此词风格堪称豪放,深得苏轼、王安石等大家的赏识。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方务德侍郎挽词二首
    壮岁会符节,飞腾四十首。吁嗟循吏传,无复老成人。三辅勤劳旧,西清宠数新。青山问何许,犹与谢公邻。
  • 山中述怀
    为客久未归,寒山独掩扉。晓来山鸟散,雨过杏花稀。天远云空积,溪深水自微。此情对春色,尽醉欲忘机。
  • 越女
    玉貌何曾为浣沙,只图勾践献夫差。苏台日夜唯歌舞,不觉干戈犯翠华。
  • 送人自蜀回南游
    锦水东浮情尚郁,湘波南泛思何长。蜀魂巴狖悲残夜,越鸟燕鸿叫夕阳。烟月几般为客路,林泉四绝是吾乡。寻幽必有僧相指,宋杜题诗近旧房。
  • 云际峡中
    野渡烟迷谷,寒潭水涨沙。入云千万岫,出坞两三家。润古泉仍石,山空菊自花。柳塘冰欲结,相对祗栖鸦。
  • 自缙云赴郡溪流百里轻棹一发曾不崇朝…段郎中
    激箭溪湍势莫凭,飘然一叶若为乘。仰瞻青壁开天罅,斗转寒湾避石棱。巢鸟夜惊离岛树,啼猿昼怯下岩藤。此中明日寻知己,恐似龙门不易登。
  • 菩萨蛮
    雪消墙角收灯后。野梅官柳春全透。池阁又东风。烛花烧夜红。一尊留好客。敧尽阑干月。已醉不须归。试听乌夜啼。
  • 颂古四十五首
    眼目高低鼻孔横,浅深轻重不多争。蠓虻虿上挨肩入,鸑鷟牙根借路行。便把长河搅酥酪,敢将粟柄作禾茎。后山未是潜身处,出没任佗乌兔更。
  • 念奴娇
    旧游何处,记金汤形胜,蓬瀛佳丽。渌水芙蓉,元帅与宾僚,风流济济。万柳庭边,雅歌堂上,醉倒春风里。十年一梦,觉来烟水千里。惆怅送子重游,南楼依旧不,朱阑谁倚。要识当时,惟是有明月,曾陪珠履。量减杯中,雪添头上,甚矣吾衰矣。酒徒相问,为言憔悴如此。
  • 相和歌辞。野田黄雀行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闲穿深蒿里,争食复争飞。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无枣犹可食,无桑何以衣。萧条空仓暮,相引时来归。邪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水长路且坏,恻恻与心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