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读《山海经》 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没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翻译和注释

译文
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

注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衔:用嘴含。微木:细木。
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山海经·海外西经》)
猛志:勇猛的斗志。
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鸟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徒:徒然、白白地。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讵:岂。

读《山海经》 其十问答

问:《读《山海经》 其十》的作者是谁?
答:读《山海经》 其十的作者是陶渊明
问:读《山海经》 其十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读《山海经》 其十是魏晋的作品
问: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出自 魏晋陶渊明的《读《山海经》 其十》
问: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的下一句是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问:出自陶渊明的名句有哪些?
答:陶渊明名句大全

读《山海经》 其十赏析

  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诗重要的  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起笔二句,概括了精卫的神话故事,极为简练、传神。《山海经·北山经》云:“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精卫为复溺死之仇,竟口衔微木,要填平东海。精卫之形,不过为一小鸟,精卫之志则大矣。“精卫衔微木”之“衔”字、“微”字,可以细心体会。“衔”字为《山海经》原文所有,“微”字则出诸诗人之想象,两字皆传神之笔,“微木”又与下句“沧海”对举。精卫口中所衔的细微之木,与那莽苍之东海,形成强烈对照。越凸出精卫复仇之艰难、不易,便越凸出其决心之大,直盖过沧海。从下字用心之深,足见诗人所受感动之深。“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此二句,概括了刑天的神话故事,亦极为简练、传神。《山海经·海外西经》云:“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干,盾也;戚,斧也。刑天为复断首之仇,挥舞斧盾,誓与天帝血战到底,尤可贵者,其勇猛凌厉之志,本是始终存在而不可磨灭的。“刑天舞干戚”之“舞”字,“猛志固常在”之“猛”字,皆传神之笔。渊明《咏荆轲》“凌厉越万里”之“凌厉”二字,正是“猛”字之极好诠释。体会以上四句,“猛志固常在”,实一笔挽合精卫、刑天而言,是对精卫、刑天精神之高度概括。“猛志”一语,渊明颇爱用之,亦最能表现渊明个性之一面。《杂诗·忆我少壮时》“猛志逸四海”,是自述少壮之志。此诗作于晚年,“猛志固常在”,可以说是借托精卫、刑天,自道晚年怀抱。下面二句,乃申发此句之意蕴。“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同物”,言同为有生命之物,指精卫、刑天之原形。“化去”,言物化,指精卫、刑天死而化为异物。“既无虑”实与“不复悔”对举。此二句,上句言其生时,下句言其死后,精卫、刑天生前既无所惧,死后亦无所悔也。此二句,正是“猛志固常在”之充分发挥。渊明诗意绵密如此。“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结笔二句,叹惋精卫、刑天徒存昔日之猛志,然复仇雪恨之时机,终未能等待得到。诗情之波澜,至此由豪情万丈转为悲慨深沉,引人深长思之。猛志之常在,虽使人感佩;而时机之不遇,亦复使人悲惜。这其实是一种深刻的悲剧精神。

  渊明此诗称叹精卫、刑天之事,取其虽死无悔、猛志常在之一段精神,而加以高扬,这并不是无所寄托的。《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一组联章诗,第一首咏隐居耕读之乐,第二首至第十二首咏《山海经》、《穆天子传》所记神异事物,末首则咏齐桓公不听管仲遗言,任用佞臣,贻害己身的史事。因此,此组诗当系作于刘裕篡晋之后。故诗中“常在”的“猛志”,当然可以包括渊明少壮时代之济世怀抱,但首先应包括着对刘裕篡晋之痛愤,与复仇雪恨之悲愿。渊明《咏荆轲》等写复仇之事的诗皆可与此首并读而参玩。

  即使在《山海经》的神话世界里,精卫、刑天复仇的愿望,似亦未能如愿以偿。但是,其中的反抗精神,却并非是无价值的,这种精神,其实是中国先民勇敢坚韧的品格之体现。渊明在诗中高扬此反抗精神,“猛志固常在”,表彰此种精神之不可磨灭;“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则将此精神悲剧化,使之倍加深沉。悲尤且壮,这就使渊明此诗,获得了深切的悲剧美特质。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
    君不见岩下井,百尺不及泉。君不见山上蒿,数寸凌云烟。人生相命亦如此,何苦太息自忧煎。但愿亲友长含笑,相逢莫吝杖头钱。寒夜邀欢须秉烛,岂得空思花柳年。君不见门前柳,荣曜暂时萧索久。君不见陌上花,狂风吹去落谁家。谁家思妇见之叹,蓬首不梳心历乱。盛年夫婿长别离,岁暮相逢色凋换。君不见荒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空守闺。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君不见云间月,暂盈还复缺。君不见林下风,声远意难穷。亲故平生欲聚散,欢娱未尽尊酒空。自叹青青陵上柏,岁寒能与几人同。君不见东流水,一去无穷已。君不见西郊云,日夕空氛氲。群雁裴回不能去,一雁悲鸣复失群。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第七个没尾巴,不落群队独露爪牙。拟心凑泊终难见,须信莲开火里花。
  • 大涤山
    穹崇千尺压群峦,终日登临兴未阑。佳趣清幽尘自涤,升天犹有许君坛。
  • 初冬杂题
    荒郊寒雨晚凄凄,四壁穿颓旋补泥。物我元须各安稳,自苫牛屋织鸡栖。
  • 寄张谔招张安国金陵法曹
    我老愿为臧丈人,君今少壮岂长贫。好须自致青冥上,可且相从寂寞滨。深谷黄鹂娇引子,曲碕翠碧巧藏身。寻幽触静还成兴,何必区区九陌尘。
  • 题前歙令楚君雪梅图
    洛雪一丈冻独鼾,谁其排闼惊袁安。千载神交两贤令,寄意爱此英姿寒。马缩龙埋万木折,胸次阳和骨立铁。纨袴儿曹东风花,不耐春寒能耐雪。
  • 五月初作
    邻舍舂新麦,家人拾晚蚕。推移逢夏五,赋与叹朝三。遣日须棋局,忘忧赖酒甔。幽居有高致,多取未为贪。
  • 咏史二首
    子云无由归,俯首天禄阁。君平独西南,抗颜观寥廓。无猜到沉冥,有故惊寂寞。用心岂心殊,拘肆事终各。
  • 偶成 其五
    去年今日雨潇潇,今日天晴雪尚消。杖履谁来看花柳,江湖何处得渔樵?徒叨食饮居安土,未有功劳补圣朝。入夜遥遥瞻北斗,紫云团盖上青霄。
  • 次周开祖游鹤林韵
    消渴茂陵端倦游,穿云踏石良未休。诸天办供林谷晓,一寺鸣钟江海秋。吾曹大是许询辈,道人岂非支遁流。莫因妻儿要归去,杖藜聊为茶铛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