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满江红(题冷泉亭)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
闻道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木润,琅玕湿。
秋露下,琼珠滴。
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恨此中、风月本吾家,今为客。

满江红(题冷泉亭)问答

问:《满江红(题冷泉亭)》的作者是谁?
答:满江红(题冷泉亭)的作者是辛弃疾
问:满江红(题冷泉亭)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满江红(题冷泉亭)是宋代的作品
问:满江红(题冷泉亭)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出自 宋代辛弃疾的《满江红(题冷泉亭)》
问: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的下一句是 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
问:出自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
答:辛弃疾名句大全

满江红(题冷泉亭)赏析

作者在南归之后、隐居带湖之前,曾三度在临安做官,但时间都很短。乾道六年(1170)夏五月,作者三十一岁时,受命任司农寺主簿,乾道七年春山知滁州。这段时间是三次中较长的一次,本词可能就是这次在杭州作的。
冷泉亭在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下,为唐剌史元所建。白居易《冷泉亭记》说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 ,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它不但靠近灵隐寺和飞来峰,而且就近登山,还有三天竺、韬光寺、北高峰诸名胜。词的上阕写冷泉亭附近的山林和冰来峰;下阕写游亭的活动及所感。
上阕自上而下 ,从附近的山林和流泉曲涧写起。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说山路两旁,整齐排列的高大的树木,象戴冠垂缨的官吏,气概堂堂地夹道拱立。这在修辞上是拟人手法;在句法上是形容句置在主句之前。“直节堂堂”,形容“拱立”的树木高大挺拔,倒戟而出,形成突兀雄伟的气势,并寄托了作者的志趣;第二句绾合上句,并形容树木枝叶的茂盛垂拂。“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说两旁翠绿谿谷的流泉,渐次流下,声音琤琤琮琮,象神仙衣上的环珮叮噹作响一样。其意本于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这也是拟人的写法。上一层以列队官吏拟路旁树木,有气势,但读者不易领会,稍嫌晦涩;这一层比拟,由粗入细,形象自然、优美,比较容易理解 。“辛词才气横溢 ,常不择粗细 ”,信手拈来,但都能灵活驱使,此处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下面四句 ,集中写飞来峰,由“谁信”二字直领到底。飞来峰并不高,但是形势奇矫如灵鹫《淳祐临安志》引晏殊《舆地记》说:“晋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兹山,叹曰 :‘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耶?’因挂锡造灵隐寺,号为飞来峰。”岩有矫龙、奔象、伏虎、惊猿等名称,是因为远看有高峻之感。“天峰飞堕地 ”,状飞来;“傍湖”,指在西湖之滨;“千丈”,状高;“青壁”指山峰,承“天峰堕地”;“开”承“飞”字 。“谁信”二句描写飞来峰,气势雄伟,但和起两句比较,则辞意细密,峭而不粗。“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玉斧泛指仙人的神斧;方壶 ,《列子·汤问》所写的海上五个神山之一。句中意思是:飞来峰象是仙人用“玉斧”削成的神山一样,可惜时间一久,沧桑变幻,现在已无人能认识它“ 当年”的来历和面貌,以补充解释、描写飞来峰作结,调子转为舒和。
下阕“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 ”,写亭边的木石。琅玕,美石;琼珠,即秋露。因秋露结成琼珠般的水点下滴,所以木石都呈湿润。这四句形式平列,但前后有因果关系 。“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上句写游亭,下句写冷泉秋天流水澄清如碧玉。
以上几句,调子承上阕的歇拍,仍然舒和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转写自己游亭活动,触动豪情和身世,调子又转为豪迈激昂。”“醉舞”句写豪情,“鸾凤”自喻 ,“浩歌”句写感慨,“鱼龙”因泉水而联想。“恨此中、风物本呈家,今为客。”为什么醉舞还会发出悲痛的“浩歌”,怕歌声会使“鱼龙”感泣呢?这二句正可说明其内在的,复杂的原因。作者的家乡在历城(今济南 ),是山东的“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胜地,原有著名的七十二泉,其中也有叫冷泉的;那里大明湖、趵突泉附近有许多著名的亭子,如历下亭、水香亭、水西亭、观澜亭等,也有可观的美景“风物本吾家 ”,即谓冷泉亭周围景物,有和作者家乡相似的地方。为什么又会因此而产生“恨”呢?原因是作者南归之后,北方失地未能收复,不但素愿难酬,而且永难再回故乡。只能长期在南方作客,郁郁不得志,因而触景怀旧,便有了无限伤感。要想排遣这种伤感,只能通过醉中的歌舞,但事实上是排遣不了的。话说得平淡、含蓄,“恨”却是很深沉的。
这个“恨”,不仅是关系个人思乡之“恨”,而且是关系整个国家、民族命运之“恨 ”,自然会引起读者强烈的同情。
这首词由西湖景物触动作者的思乡之情联想到国家民族的悲哀,表达含蓄悲愤深广 ;写景形容逼肖,而开阖自然。它并非是作者刻意经营的,但是能见出作者词作的风格特点和功力。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早朝十绝
    仰荷天恩雨露同,涓埃无地答宸衷。侍朝惟秉忠和孝,遥见炉香上九重。
  •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 卜算子
    红底过丝明,绿外飞绵小。不道东风上海棠,白地春归了。月笛曲栏留,露舃芳池绕。争得闲情似旧时,遍索檐花笑。
  • 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
    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柳阴轻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 怀李公择学士
    一辞行旆楚亭皋,几为登临挂郁陶。蓬断草枯时节晚,山长水远梦魂劳。流传玉刻皆黄绢,早晚金闺报大刀。宣室方疑鬼神事,顺风行看驶鸿毛。
  • 江楼曲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 吴大监挽词
    庠校声名早,朝廷誉望尊。忠言如日皎,笑语若春温。四拥皇华节,屡登金马门。用才终不尽,流庆在仍昆。
  • 附:王轩题西施石诗
    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 山居杂诗九十首
    幽居岁屡换,豪举欲谁作。闲情寡赋咏,旧句漫笔削。草茅晦小隐,笋蕨供大嚼。不时有佳处,悠然动春酌。
  • 题倦绣图
    夜合花开香满庭,玉人停绣自含情,百花绣尽皆鲜巧,惟有鸳鸯绣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