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五美吟·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1~1权何畀画工?

注释

(1)明妃:即王昭君。晋代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或明君。
(2)出汉宫:指汉元帝遣王昭君和亲事。《西京杂记》中说,汉元帝因后宫女子多,就叫画工画了像来,看图召见。宫人都贿赂画工,独王昭君不肯,所以她的像画得最坏,不得见汉元帝。后来匈奴来求亲,汉元帝就按图像选王昭君去,临行前才发现她最美,悔之不及,就把毛延寿等许多画工都杀了。这个故事并不符合史实(王昭君是自愿和亲的),但流传很广。
(3)“予夺”句:意思是:“为什么把决定权交给画工呢?”予,赐予,加宠。夺,剥夺,弃置。畀,给。

五美吟·明妃问答

问:《五美吟·明妃》的作者是谁?
答:五美吟·明妃的作者是曹雪芹
问:五美吟·明妃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五美吟·明妃是清代的作品
问:出自曹雪芹的名句有哪些?
答:曹雪芹名句大全

五美吟·明妃赏析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之作。林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恰好被贾宝玉翻见,将这组诗题为《五美吟》。《五美吟·明妃》就是其中之一。

  组诗中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带有寓言性质;《西京杂记》中所写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以致不为汉元帝所知而被诏使出塞的情节只是传说;至于出自《虬髯客传》的红拂形象则更经传奇作者的艺术加工。

  这首诗中的议论原本是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林黛玉讥刺汉元帝大权旁落,听命于画工,表现了她自己不肯听人摆布的独立性格。

  诗中所咏与小说情节的某种照应关系,这是可以研究的问题。《五美吟》写的都是关于死亡或别离的内容,有的还涉及事败或者获罪被拘系,这就不是偶然的了。在现存材料很少的条件下,要确切地阐明作者的意图还是不容易的。在《红楼梦》戚序本与甲辰本上有一条早期批语说:“《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十独吟》在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当是已散失的后半部原稿中薛宝钗或史湘云所写的诗。从诗题看,大概是借古史上十个独处的女子如寡妇、弃妇、尼姑和离别丈夫的妇女等的愁怨,来写书中人物的现实感触的。所谓“对照”当也不仅仅限指诗题。

0
纠错
猜你喜欢
  • 集灵台·其二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
  • 道场山
    山行龟背路羊肠,伏虎禅师古道场。老木阴中安御座,白云堆里抚僧床。勺泉清澈涵秋味,尖塔孤撑界夕阳。笑月亭空人影散,松风和雨动天簧。
  • 次韵深父送行
    吾行殊坎坷,此地极淹留。少欲破万卷,老惟思一邱。谩言诗作崇,长愧食为谋。穮蔉君其务,农良乃有秋。
  • 瑞粟歌
    君不见济阴九种禾,又不见河南六岐麦。何似新安海阳县,瑞粟一枝超简册。嘉定四载六月中,采来颖自东极东。龙枝凤冠云蕖丛,令人多力善走颜色红。六岐九穗岂足道,径欲一醉敲金钟。赵君不敢留,驰以告宰公。宰公不敢留,驰以告太守意甚忠。嘉定圣人坐法宫,声色不迩心在农。嘉定圣人与天通,故产瑞粟昭年丰。新安太守见此喜,谓匪奇花异卉同,销金黄罗手自封。再拜献天门,进入开天容。吾闻粟有神,其姓曰庆天。吾闻粟字制,其西曰金坚。吾闻粟字释,盖取阳精相续如百川。请君占所闻,可以知开先。我歌贺宰公,宰公归太守。我歌贺太守,太守归我皇极天子大父母,愿见太平万古万万古。惟有贫儒都不知,但愿食粟长无饥。
  • 瑶台聚八仙(余昔有梅影词,今重为模写)
    近水横斜。先得月、玉树宛若笼纱。散迹苔裀,墨晕净洗铅华。误入罗浮身外梦,似花又却似非花。探寒葩。倩人醉里,扶过溪沙。竹篱几番倦倚,看乍无乍有,如寄生涯。更好一枝,时到素壁檐牙。香深与春暗却,且休把江头千树夸。东家女,试淡妆颠倒,难胜西家。
  • 和郓州令狐相公春晚对花
    朱门退公后,高兴对花枝。望阙无穷思,看书欲尽时。含芳朝竞发,凝艳晚相宜。人意殷勤惜,狂风岂得知。
  • 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
    鹏鱼何事遇屯同,云水升沉一会中。刘放未归鸡树老,邹阳新去兔园空。寂寥我对先生柳,赫奕君乘御史骢。若向南台见莺友,为传垂翅度春风。
  • 早发上东门
    十五能行西入秦,三十无家作路人。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染洛阳尘。
  • 食梨吟
    愿君莫爱金花梨,愿君须爱红消梨。金花红消两般味,一般颜色如烟脂。红消食之甘如饴,金花食之先颦眉。似此误人事不少,未食之前宜辩之。
  • 阙题
    天怜羁迹寄诸侯,付与危栏早得秋。相见便知悬榻意,阚亡时得挟书游。山容老去苍崖在,水潦痕存浅碧收。高我儒冠无用世,不应更蹑九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