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北邙山怀古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
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君,也唤不应!
注释
碑铭:指碑文和铭文。有韵的碑文,叫铭。语出《后汉书·翟酺传》:“ 酺免后,遂起太学,更开拓房室,学者为酺立碑铭於学云。”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问答
问:《山坡羊·北邙山怀古》的作者是谁?
答:山坡羊·北邙山怀古的作者是张养浩
问:山坡羊·北邙山怀古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山坡羊·北邙山怀古是元代的作品
问: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 出自 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北邙山怀古》
问: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 的下一句是 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
问:出自张养浩的名句有哪些?
答:张养浩名句大全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赏析
起首便渲染出凄怆悲凉的气氛。这些埋葬在北邙山上的君臣们,生前把荣华富贵、风云庆会享受个够,然而,死后也不过是北邙山下的一抔土。是人,便不免一死,而一旦死去,便万事皆休。那么,生前的尊贵与否,死后的衰荣如何,又有什么意义呢?结句的"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语气冷隽悲凉,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张养浩的怀古组曲,站在对人生的深刻透视、对历史的大彻大悟的高度,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气势苍莽雄浑,感慨深沉悲壮,风格质朴古拙,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胸怀与气魄。
前两句所言情景,与史书本传所载的"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是完全吻合的。为百姓如此鞠躬尽瘁,赢得"满城都道好官人"的赞誉,而诗人本人却认为,为百姓应该更加尽心尽职。南吕·一枝花中的一首表达了这种心情: 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面对着众多的灾民,严重的旱情,政府的赈粮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虽然他个人曾上奏天子,请行纳粟补官之令,并带头拿出自己的财物作为救济之用,但严重的灾情又不是个人区区之力所能回转的。在心焚如火的情况下,不免产生了"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的幻想。《元史》本传载,张养浩"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张养浩最终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国为民的绝唱。
张养浩曲子总的是立意高远,感情深厚,气势雄浑,结构严谨。在这总的特色之下,每一类曲子又自有特色。写景曲轻快自然,飘逸闲适如行云流水;怀古之作境界阔大,沉郁雄浑,能够高度地概括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写官场仕途之作深刻悲怆,揭示出官场的本质和为官的岌岌可危;反映百姓疾苦的作品深远而感伤,将作者的一颗赤子之心捧献在读者面前。
- 送南屏谦师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筀笋剪龙须,山茶烹雀舌,款客话家私,各打乡谈说。闽蜀同风,浙音迥别。老倒芝峰耳重听,子规声诉三更月。
- 谒金门春夜雨。催润柳塘花坞。小院深深门几许。画帘香一缕。独立晚庭凝伫。细把花枝闲数。燕子不来天欲暮。说愁无处所。
- 思佳客(次韵蔡文同集钱漕池亭)花信今无一半风。芙蓉出水几时红。看成弱柳阴阴绿,自在迁莺巧语中。风傍户,月留空。金尊相对醉珠栊。归鞭欲指江南去,回首霞标忆旧峰。
- 浣溪沙·钿毂香车过柳堤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花满驿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 沅陵契丈用蕃将至辰州寄在伯兄韵作诗见属用往日交游才著我,近来酬唱喜添君。请君立拜诗坛将,容我閒寻茗椀勋。
- 游酆都观二首两汉神仙宅,千年道德乡。禅云连野润,巨柏亘天长。陈迹遗萧爽,高风接混茫。凝情丹灶冷,无处问真方。
- 偈颂六十首现成公案,百匝千重。峻如嶮崖,平如镜面。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 清平乐何须轻举,上界多官府。身似灵光长镇鲁。俯仰人间今古。雨馀帘卷江流,朱颜流映琼舟。不假岗陵□寿,西山低似西楼。
- 送宋承旨归觐大母刘太夫人远冲风雪渡钱塘,欲趁春风到故乡。百岁报刘知日短,一身许国喜心长。才名磊落传金马,旌盖辉煌出玉堂。岂若他人思陟岵,无忧靡盬不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