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唐风·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被冲刷激荡。见兵白衣红领整装待发,高随他从曲沃奔赴疆场。我们见到了勇武的桓叔,还有什么不欢乐的地方?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白得发光亮。见兵白衣红袖整装待发,高随他从鹄邑奔赴疆场。我们见到了勇武的桓叔,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地方?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水底山石映出粼粼波浪。我刚刚得到起事的命令,不敢轻易告人传播四方。

注释
扬:激扬。一说扬为地名。
凿凿:鲜明貌。一说形容石头高低不平之状。
襮(bó):绣有黼文的衣领,或说衣袖。
从:随从,高随。沃:曲沃,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
既:已。君子:指桓叔。
云何:如何。云,语助词。
皓皓:洁白状。
绣:刺方领绣。
鹄(hú):邑名,即曲沃;一说曲沃的城邑。
其忧:有忧。
粼粼:清澈貌。形容水清石净。
命:命令,政令。

唐风·扬之水问答

问:《唐风·扬之水》的作者是谁?
答:唐风·扬之水的作者是佚名
问:唐风·扬之水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唐风·扬之水是先秦的作品
问:唐风·扬之水是什么体裁?
答:诗经·国风·唐风
问:扬之水,白石凿凿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扬之水,白石凿凿 出自 先秦佚名的《唐风·扬之水》
问:扬之水,白石凿凿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扬之水,白石凿凿 的下一句是 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问: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唐风·扬之水赏析

  要说清楚这首诗,必须牵涉到当时的一段历史。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他的叔父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曲沃在当时是晋国的大邑,面积比晋都翼城(今山西翼城南)还要大。再加上桓叔好施德,颇得民心,势力逐渐强大,“晋国之众归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过了七年,即公元前738年,晋大臣潘父杀死了晋昭侯,而欲迎立桓叔。当桓叔想入晋都时,晋人发兵进攻桓叔。桓叔抵挡不住,只得败回曲沃,潘父也被杀。作者有感于当时的这场政治斗争,在事发前夕写了这首诗。《毛诗序》云:“《扬之水》,刺晋昭公也。昭公分国以封沃,沃盛彊,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将诗的创作背景交待得很明白。

  后人对此诗的主旨和作者,有不同的意见,今人程俊英采严粲《诗缉》“言不敢告人者,乃所以告昭公”之说,在《诗经译注》中认为“这是一首揭发、告密晋大夫潘父和曲沃桓叔勾结搞政变阴谋的诗”。诗中的“素衣朱襮”、“素衣朱绣”等都是就潘父而言,说这些本都是诸侯穿的服饰,而“他也穿起诸侯的衣服”,并进一步推测该诗作者“可能是潘父随从者之一”,他是“忠于昭公”的。但今人蒋立甫认为“这样理解,恐于全诗情调不合”,他引陈奂《诗毛氏传疏》之语“桓叔之盛强,实由昭侯之不能修道正国,故诗首句言乱本之所由成耳”,认为诗中的“素衣朱襮”、“素衣朱绣”等都是就桓叔而言,是“由衷地希望桓叔真正成为诸侯”,他也推测该诗作者“可能是从叛者”,但并不“忠于昭公”,而是站在桓叔一边的。宋朱熹的说法比较平稳,以为“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是为桓叔。后沃盛强而晋微弱,国人将叛而归之,故作此诗”(《诗集传》)。

  蒋立甫之说似更合理。因为根据程俊英的说法,潘父与桓叔合力谋反既然是密事,他不能堂而皇之地公开穿起诸侯的衣服去见桓叔。这等于泄密。而桓叔见其僭越之服,自然会有看法。所以,“素衣朱襮”、“素衣朱绣”诸语,不可能是对潘父的一种描写,而是就桓叔而言,是对桓叔早日能成为诸侯的一种热切盼望。

  诗以“扬之水”开篇,是一种起兴,并以此引出人物,暗示当时的形势与政局,颇为巧妙。而诗的情节与内容,也随之层层推进,到最后才点出其将有政变事件发生的真相。所以,此诗在铺叙中始终有一种悬念在吸引着人,引人入胜。而“白石凿凿(皓皓,粼粼)”与下文的“素衣”、“朱襮(绣)”在颜色上亦产生既是贯连又是对比的佳妙效果,十分醒目。并且此诗虽无情感上的大起大落,却始终有一种紧张和担忧的心情,在《诗经》中也可以说是别具一格。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次韵酬昌叔羁旅之作
    君方困旅食,予亦误朝簪。自索东方米,谁多季子金,高门万马散,穷巷一灯深。客主竟何事,萧条梁父吟。
  • 石亢之出铜雀台砚相示信笔题其后
    铜台遗荒基,寂寞千载下。黄埃朽壤间,所得或片瓦。砚材世共珍,购金不论把。浪好昧所别,往往乱真假。
  • 沁园春
    喜见于门,子月阳生,子舍春回。想释丘抱送,绝奇神骨,皙参授受,忠恕胚胎。跨灶参先,撞楼踵后,鼎样一门三秀才。应不数,那窦家五桂,王氏三槐。南丰门户奇哉。他日一声平地雷。若非是河东,名传三凤,也应天上,光映三台。莫道后时,方为贺客,且把犀钱玉果来。却还取,这长生一曲,富贵三杯。
  • 园中晚饭示儿子
    一饱何心慕万锺,小园父子自相从。蚍蜉布阵雨将作,蛱蝶成团春已浓。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籴米续晨舂。盘餐莫恨无兼味,自绕荒畦摘芥菘。
  • 嵩山老人告行作六偈送之
    挽衣苦怪不我住,怀事乞成今乃时。雷动定知开蛰户,春寒无要勒华枝。
  • 金陵杂兴二百首
    桂棹青溪夜泊船,胡床歇马坐江边。一声笛罢不知处,两不交谈意已传。
  • 醉蓬莱
    怪柳吟翻雪,梅笑冲寒,郁匆如彩。还是瑶池,宴神仙俦侣。罗幕轻掀,绣帘低揭,按霓裳宫羽。宝炷熏浓,佩环声颤,凤飞鸾舞。犹记年时,玉箫吹彻,并驾萧郎,共骖赢女。旋捧麒麟,种旧家前武。政了摘星天上,早约个、嫦娥住。妆点华堂,双扶醉玉,黑颠如许。
  •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内府殷红马脑碗,婕妤传诏才人索。碗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师子花。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其馀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 登云锦阁有感
    云锦同梯得旧游,旋供帘月泛琼瓯。莫言官事兼私事,五老峰前一醉休。
  • 题张应之县斋
    小官窗叹簿领,窗夫子卧高窗斋。五斗窗未能去,一丘真所怀。绿苔长秋雨,黄叶堆空阶。县古仍无柳,池清尚有蛙。琴觞开月幌,窗户对云崖。嵩少亦堪老,行当与子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