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李仲宾墨竹四首

渭川千亩入毫端,子美临风野色寒。
不是画师即诗客,可能收拾与人看。

李仲宾墨竹四首问答

问:《李仲宾墨竹四首》的作者是谁?
答:李仲宾墨竹四首的作者是方回
问:李仲宾墨竹四首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李仲宾墨竹四首是宋代的作品
问:渭川千亩入毫端,子美临风野色寒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渭川千亩入毫端,子美临风野色寒 出自 宋代方回的《李仲宾墨竹四首》
问:渭川千亩入毫端,子美临风野色寒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渭川千亩入毫端,子美临风野色寒 的下一句是 不是画师即诗客,可能收拾与人看。
问:出自方回的名句有哪些?
答:方回名句大全

0
纠错
猜你喜欢
  • 南歌子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 送惠补阙
    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长因抗疏日,便作去官心。清俸供僧尽,沧洲寄迹深。东门有归路,徒自弃华簪。
  • 依韵和吴正仲赤目见寄
    寻常不病眼,青白看人多。暂见朱成碧,难逢扁与和。金篦旧说在,诃子古方磨。我自苦风痹,思君那得过。
  • 立秋雨院中有作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 山居十首
    涉世惯多遻,送欣惬此心。鸡孙当岁稔,竹母值秋阴。言配香粳软,行须绿影深。继今摩腹去,风日更萧森。
  • 又次前韵酬广文
    独倚秋光岸,风漪学簟文。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群。叶堕平台月,香消古径云。强歌非白纻,聊以送余醺。
  • 霜禽欲下先偷眼
    翠羽啁嘈农晓风,海仙时遣探险丛。徘徊睥睨知何意,怕干时人挟弹弓。
  • 鹧鸪天(夜钓月桥赏荷花)
    新晴水暖藕花红。烘人暑意晚来浓。共携纤手桥东路,杨柳青青一径风。深翠里,艳香中。双莺初下蕊珠宫。月笼粉面三更露,凉透萧萧一梦中。
  •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