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宰相的家中有一栏牡丹花,待到开花时主人却不在家。
不要说长安和洛阳不算遥远,出了春明门处处皆是天涯。
注释
此诗作于大和三年(829)三月。《旧唐书·文宗纪上》:“(大和三年三月)幸已朔,以户部尚书令狐楚为东都留守。”
和:即唱和,古代诗人相互间应答酬谢所作的诗词。
令狐相公:即令狐楚。相公指宰相,令狐楚曾任宰相,故称。令狐楚入相在宪宗元和十四年。
牡丹:是时京师盛行赏牡丹之风俗,“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当时人多以此为诗料。舒元舆《牡丹赋序》(《全唐文》七二七):“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焉。盖遁于深山,自幽而芳,不为贵重所知,花则何遇焉。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寝盛。今则自禁闼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弥漫如四渎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
平章宅:平章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平章事”的简称,亦指宰相。《新唐书·百官志一》:“贞观八年,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中唐之后,凡任宰相,均加此衔。
令狐楚宅在唐长安城开化坊。《唐两京城坊考》卷二,长安朱雀街东从北第二坊开化坊有“尚书左仆射令狐楚宅”,注引《酉阳杂俎》:“楚宅在开化坊,牡丹最盛。”
两京:指当时的上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此处因旧习以西京称长安东京称洛阳,合而称两京。
春明门:唐代长安城外郭东面正中的城门。《唐六典》云:“京师东面三门,中曰春明。”亦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二。楚自长安东出赴洛阳,出此门,即离开长安城,故举此为言。
天涯:天边,意极遥远。唐代诗人王建罢官后,卜居长安西南“百里”之遥的原上,曾赋诗“长安无旧识,百里是天涯。”(《原上新居十三首》其三)。
和令狐相公别牡丹问答
问:《和令狐相公别牡丹》的作者是谁?
答:和令狐相公别牡丹的作者是刘禹锡
问:和令狐相公别牡丹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和令狐相公别牡丹是唐代的作品
问:和令狐相公别牡丹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出自 唐代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问: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的下一句是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问:出自刘禹锡的名句有哪些?
答:刘禹锡名句大全
和令狐相公别牡丹赏析
此诗写于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三月,作者刘禹锡在长安任集贤殿学士。令狐楚元和十五年被贬衡州,大和二年刚刚被召回京师任户部尚书,不及半年又被调任为东都留守。唐人以京官为重,东都留守实是闲职,远离京国使令狐楚怏怏作《赴东都别牡丹》,刘禹锡亦为其不平而唱和作此诗。
- 春溪二首雨香云嫩散朝晖,细草初肥绿满溪。无数落花莺背上,避人带入柳阴啼。
- 读史标签:抒情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 天柱峰擎天一柱锁崖嵬,六洞烟云亦异哉。更有泉飞漱寒玉,不妨频为此山来。
- 秋山散步乍晴沙路软於尘,新看芒鞋更可人。谁道秋山不宜客,桂花多处胜行春。
- 和程及甫迎春三首语脉留连烛跋频,也知同姓异他人。笔花枉着蓝田纸,谁直金銮夜演纶。
- 题延真罗道士玉涧双双夹方流,知有至妙蕴。山石发清晖,草木得馀涧。泉源皆宝气,樵牧骇潜蜃。仙翁独危坐,华池养水性。神泽温而栗,骨峭老益劲。苔矶枕泓碧,时有鱼出听。糜琼饭潺湲,冲淡意无朕。
-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明日失杯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 和史魏公酬北山寿老黄发了国事,归来双颊红。园林白日静,乐事何丰融。更许柏庭友,来依春桂丛。境胜香山远,辞高支遁同。眷兹达尊地,绰有古人风。梅林洗烦暑,霁色摩苍空。烟霞琢秀句,咀嚼味无穷。徒纪盛山燕,来羡昌黎公。
- 赠何山人又闻科诏下诸州,举袂成帷尽俊游。汝去为吾推甲乙,千人谁是钓鳌钓。
- 中秋佳月独游垂虹亭有怀胡完夫苏子瞻钱安道玉兔光中系小桅,长虹影里倒樽罍。一年此夜清秋半,万里无云霁色开。月女婵娟如有旧,波神安稳亦怜才。合须豪饮酬佳赏,不共乌台御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