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戴着大红色头巾的宫廷报效卫士报过了五更,掌管皇上穿戴的官员才给皇上穿上龙袍。
皇宫的门一扇扇打开,万方的官员进入宫中向皇帝朝拜。
太阳刚刚升起,皇上的御驾就来临,御香炉的香烟漂浮在皇帝的身上。
朝拜完毕回到宫属,为皇上拟写诏书,归去的路上身上的玉珮叮叮作响。
韵译
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更衣官才给皇帝送上翠云裘。
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香烟缭绕黄袍上面绣龙飘浮。
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写诏书,佩玉叮当贾至回到凤凰池头。
注释
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
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
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阊阖[音:昌和]:天门。此处指皇宫之门。宫殿的正门。
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
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凤池:凤凰池之简称,中书省所在地
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问答
问:《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的作者是谁?
答: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的作者是王维
问: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唐代的作品
问: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什么体裁?
答:七律
问: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出自 唐代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问: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的下一句是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问:出自王维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维名句大全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赏析
这是《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的和作,自然也是写帝王气象,但诗味略逊。
贾至写过一首《早朝大明宫》,全诗是:“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当时颇为人注目,杜甫、岑参、王维都曾作诗相和。王维的这首和作,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以警百官,称为“鸡人”。“晓筹”即更筹,是夜间计时的竹签。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宫殿”即题中的大明宫,唐代亦称蓬莱宫,因宫后蓬莱池得名,是皇帝接受朝见的地方。“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此代指皇帝。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如果说颔联是从大处着笔,那么颈联则是从细处落墨。大处见气魄,细处显尊严,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见小,于小中见大,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仙掌”是形状如扇的仪仗,用以挡风遮日。日光才临,仙掌即动,“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袞龙”亦称“龙袞”,是皇帝的龙袍。“傍”字写飘忽的轻烟,颇见情态。“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作者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制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
结尾两句又关照贾至的“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所以说“朝朝染翰侍君王”,归结到中书舍人的职责。王维的和诗也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这里即代指贾至。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这首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写出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受重用和得意。这首和诗不和其韵,只和其意,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说:“盛唐人和诗不和韵”,于此可窥一斑。(汤贵仁)
- 水龙呤(寿太守·九月初一)老人星照螺川,丽谯瑞霭笼晴昼。使君初度,满城和气,欢声盈口。篱菊浮金,茱萸泛紫,重阳时候。算年年长是,节前八日,先满□、为公寿。一代文章山斗。拥朱幡、暂劳分守。崇墉万堞,浮梁千丈,此恩难朽。襦裤方谣,丝纶已下,即登班首。看明年今日,开筵凤池,赐黄封酒。
- 送项使君季约二首但见两眉颦,何曾一馔珍。节如僧更苦,家比郡尤贫。琴鹤均为赘,莼鲈颇切身。荡山有来雁,莫惜寄声频。
- 送赵节卿昭代才难叹,宗盟世有人。千钧定晚试,一角信逢真。政拟寻梅共,还经折柳新。青云看稳上,回首楚江春。
- 寄行简郁郁眉多敛,默默口寡言。岂是愿如此,举目谁与欢。去春尔西征,从事巴蜀间。今春我南谪,抱疾江海壖。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十书九不达,何以开忧颜。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
- 试笔济南通守欲几年,最课无成媿古贤。却为簿书抛笔砚,每思樵钓负林泉。浮名自信虽徒尔,薄俸相拘且勉旃。已共妻孥约生计,会须搔首赋归田。
- 赵氏鄮山书院诗国学在国,乡校在乡。在遂曰序,在党曰庠。虞夏殷周,厥制弥详。家亦有塾,以修以藏。蒙而已养,长罔不臧。下而为士,上而侯王。莫不有师,扶纲植常。生人之类,赖此以生。四海九州,以治以平。家德户行,靡刑靡兵。岂若后世,丧实存名。业岂无斋,论亦有堂。所习伊何,止于词章。剽窃掇拾,青紫为荣。高虚卑浅,烛理弗明。亦儒其冠,亦公亦卿。鄮山之塾,谁实成之。匪有所觊,而斯营之。一圣百贤,厥庑煌煌。睎之则是,景行是行。
- 德辉郎君名嘉橘其小字也书来云修嘉辰故事并逐客佳晨省醉眠,出门未办杖头钱。却因厨酿分双榼,添入诗图作九仙。
- 元晖山水图簇簇烟林挂酒帘,山藏古寺寂无僧。瘦筇便欲幽寻去,隔岸小舟呼不应。
- 题卧屏十八花酴醿玉骨檀心不肯妆,牵丝引蔓过东墙。政须把酒酬清艳,莫待幽香閟枕囊。
- 寄赠王子静子静野鹿性,萧散逃絷鞿。倚诗以为田,曾弗忧年饥。诗肠有余积,诗貌无多肥。朝吟暮亦吟,吐屑常霏霏。糟粕三百篇,自能发天机。两脚走黄土,颇若知音稀。多时不相逢,念尔魂梦飞。何当抱诗来,共食山中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