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翻译和注释
译文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注释
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赊:赊欠。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问答
问:《游洞庭湖五首·其二》的作者是谁?
答:游洞庭湖五首·其二的作者是李白
问:游洞庭湖五首·其二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游洞庭湖五首·其二是唐代的作品
问: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出自 唐代李白的《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问: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的下一句是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问: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赏析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月夜泛舟的情形:明月皎皎,湖水悠悠。洞庭秋水澄澈无烟,水月相映,清辉怡人。
诗人与友人(此处,我们不妨把其族叔也当作友人)泛舟湖上,与清风朗月为伴,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但乘流上天终不可得,诗人也只好收起这份不羁的想象,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首句写景,同时点出秋游洞庭事。“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似是全不费力,脱口而出,实则极具表现力:月夜泛舟,洞庭湖水全不似白日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波澜不惊,澄澈如画。无烟水愈清,水清月更明。溶溶月色溶于水,悠悠湖光悠月明。这种景象,这种意味,非置身其中不可得,非写意简笔不可得。诗人虽然没有精工细绘,但读者心中自会涌现出一幅水天一色的美好图景。
- 和士特栽果十首来禽粲粲来禽味独香,孤根谁徙向天涯。好寻青李相遮映,风味应同逸少家。
- 郭氏山林十六詠清旷亭勝游谢车马,從此始青鞵。俗士洗褊心,達人增旷怀。
- 送丘为赴上都(一作送皇甫曾)帝乡何处是,歧路空垂泣。楚思愁暮多,川程带潮急。潮归人不归,独向空塘立。
- 酬黎粹元夕淡黄色月护帘栊,随分芙蓉数点戏。茶鼎擅场文武火,酒杯争道圣贤中。小游退舍三边静,甲子占晴二麦丰。乐事赏心无过此,不关花信几番风。
- 咏史上武帝起上林苑赏方朔,发会稽兵惜虎符。君侧此时三四辈,盍移东海换江都。
- 熙宁以后祀高禖六首容台讲礼,禖宫立祠。司分屈后,带刊陈闰。嘉祥萃止,灵驭来思。皇支蕃衍,永固邦基。
- 闻莺才转歌喉碧树枝,惊飞还避巧丸儿。可怜蜂蝶无言语,入遍花房人未知。
- 刺左臂膊诗昔日已前家未贫,苦将钱物结交亲。如今失路寻知己,行尽关山无一人。
- 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南乡子户外井桐飘。淡月疏影共寂寥。恐怕霜寒初索被,中宵。已觉秋声引雁高。罗带束纤腰。自剪灯花试彩毫。收起一封江北信,明朝。为问江头早晚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