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游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释
全唐诗:卷226_58
后游问答
问:《后游》的作者是谁?
答:后游的作者是杜甫
问:后游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后游是唐代的作品
问:后游是什么体裁?
答:五律
问: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 出自 唐代杜甫的《后游》
问: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 的下一句是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问:出自杜甫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甫名句大全
后游赏析
此诗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减愁之感。全篇景象鲜明,理趣盎然。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两句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词的“寺”和“桥”提到动词谓语“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进。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自从上次游览之后,美好的江山好象也在那儿“忆”着我,“等待”着我的再游;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这两句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真可谓人有意,物有情。细味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正如清人薛雪说“花柳自无私”,“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一瓢诗话》)。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在概叙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象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这两句表明了时间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了景色之美。“润字从薄字看出,暄字从迟字看出,写景极细。”(《杜诗镜诠》引张上若评)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全诗以感慨作结。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表面看来好象仍是赞美这儿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出之。正因为如此,感人更深。诗采用散文句式,而极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徐应佩 周溶泉)
- 天仙子景物因人成胜概。满目更无尘可碍。等闲帘幕小栏干,衣未解。心先快。明月清风如有待。谁信门前车马隘。别是人间闲世界。坐中无物不清凉,山一带。水一派。流水白云长自在。
- 奉寄汝守仲仪舅尝提十万师,为国扞羌寇。严兵坐大府,诸将无与右。旌纛俨成列,钟鼓振前后。曰赏固自我,有诛孰敢救。胜势前已次,威声日西走。功名未及建,得此山城守。捧诏顾东路,怡然引车就。穷秋过旧许,整驾一来觏。高谈不知疲,辄用火继昼。卒无愠黜端,少以颜色漏。乃知君子心,得丧不自囿。悔非自取之,于道有不受。徒然颂德美,洪量讵窥究。孤城俯清汝,山势远相斗。公庭日无事,燕坐阴华构。林寒山雪飞,地静玉泉漱。于兹乐天理,足使道牙茂。时寄新诗章,穷闾慰衰疚。
- 忆秦娥收灯节。霖铃又似龟山雪。龟山雪。今宵清绝,今宵愁绝。老人似少终然别。痴痴更望春三月。春三月。花如人面,自羞余发。
- 坏屋官家有坏屋,居者愿离得。苟或幸其迁,回循任倾侧。若当君子住,一日还修饰。必使换榱楹,先须木端直。永令雀与鼠,无处求栖息。坚固传后人,从今勉劳力。以兹喻臣下,亦可成邦国。虽曰愚者词,将来幸无惑。
- 郡侯雪天开宴即席以填字韵索诗昨夜嫦娥弄玉纤,也应掐月作花钿。为嫌梅影太清瘦,几乍飞来疏处填。
- 偈颂七十一首陪尽老精神,杯盘越样新。谁知村店面,难劝御楼人。
- 端砚六绝昔我高皇渡江日,拟将文治复舆图。炎方不敢珍韶石,来献君王写禹谟。
- 上春晦日到西湖呈转运叔文学士春遍西湖上,湖漪绿胜醅。惊鱼迎濑躍,斗鸭拥波来。柳已缘烟重,花仍赴暖开。侧汀烟媚篠,卧石水衔苔。岸转横杠度,川穷饮舫回。暗浮虫聿役,闲立鹭毰毸。野畔平如界,林蹊润不埃。光浮好云日,影倒静楼台。山色乘晴露,霞容著暝催。溪行凡几曲,恨乏昔人才。
- 王主簿以湘潭检旱诗卷为示用其广惠寺蠲放韵陇亩循行不惮难,是知汉诏本从宽。讲求利病非无补,老矣病能策治安。
- 四言欲调无筝,欲抚无琴。赤口白舌,何以写心。咏歌不足,丝竹胜肉。渐近自然,难传衷曲。如春在花,如盐在水。如无却有,悒悒莫解。茧中有肾,化蛾能飞。心中有物,即之忽希。
- 10模拟猎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