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桓灵时童谣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翻译和注释

译文
被推举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识字。
被荐举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赡养父母。
被选拔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样肮脏,
被称为是干吏良将的竟然象鸡一样胆小。

译文二
地方官员向朝廷举荐的秀才根本不懂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
向朝廷举荐的品德高尚因孝顺而闻名的人,真实的情况是父母长辈被赶出家门,无所依靠。
所谓的寒门,清正廉洁的人更是品德败坏,道德低下如污泥一样令人厌恶。
被举荐的公门子弟称为人才,实际上却怯懦不敢担当;胆子如鸡一样小。

注释
秀才:汉代为举士的科目,要文才出众的人才能当选。
举秀才,两汉时由地方由下向上举荐的一种人才选拔形式。在西汉时称为茂才,后为避光武帝讳,将茂才改为秀才。察:选拔。
孝廉:本来是汉代选举宫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合称“孝廉”。
寒素:汉晋时举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出身清贫。
清白:也是汉代选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为官清廉。
高第:汉代选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出身豪门。

桓灵时童谣问答

问:《桓灵时童谣》的作者是谁?
答:桓灵时童谣的作者是佚名
问:桓灵时童谣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桓灵时童谣是两汉的作品
问:举秀才,不知书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举秀才,不知书 出自 两汉佚名的《桓灵时童谣》
问:举秀才,不知书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举秀才,不知书 的下一句是 举孝廉,父别居。
问: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桓灵时童谣赏析

童谣,就是儿歌。一般儿歌内容大都天真有趣而无深意,但经受住历史长河冲刷淘洗流传至今的这首童谣,却是一个反映社会现实、含义深刻的精品。

桓、灵,指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公元147年至189年在位),这时,近四百年的汉王朝几经起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当时土地兼并加剧,阶级矛盾尖锐,政治更加腐朽。皇帝多是幼年登位(桓帝15岁,灵帝12岁),愚顽无知,外戚、宦官、官僚集团争权夺利,倾轧不休,朝政黑暗,贿赂公行,只有蝇营狗苟的黑暗官场,没有治国卫家的贤臣良将,童谣反映的就是这种状况。

童谣的前两句说的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我们后人熟悉“范进中举”的故事,那种考试做官的科举制是从隋唐时才正式开始。汉代科举主要方法不是考试,而是诗中的“举”即“察举”制度。举,推荐;察,考查。各级行政长官观察、发现并向上级推荐人才,朝廷加以考核、任用。当时主要科目有秀才、孝廉、贤良文学等。顾名思义,“秀才”一定是优秀的知识分子,“孝廉”还要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突出品德,这样的人做官后才能政绩卓异。但事实正相反,推荐为秀才的根本没读过书,推荐为孝廉的竟和自己的老父亲反目成仇,分开另住,这难道不是极大的讽刺么?

诗的前两句说的是具体的选官制度,后两句就概括了整个官场状况,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说的是:号称出身贫寒、道德高尚的官僚们,其实无恶不作、肮脏不堪,行为秽如污泥;号称能攻善战、出身豪门大族、不可一世的“良将”,遇到征战关头,却又胆小害怕,怯敌畏缩连鸡都不如。这就是说,整个汉朝的政治、军事各方面都腐朽透顶,已经维持不下去,走到濒临灭亡的边缘。事实上灵帝还在位时,导致汉朝覆灭的空前的农民运动黄巾军大起义(公元184年)就爆发了。

全诗纯用口语,通俗易懂,全摆事实,不着述评。最妙的是全用对比手法,并且是一句一比,句中自比,更显出名实不符的巨大反差,社会批判意义不言自明。诗歌的节奏明快,前后两句各用相同句顿,使之琅琅上口易记易诵,便于儿童传唱。当千家万户黄口小儿都在指责社会黑暗时,这个时代就差不多到头了。

0
纠错
猜你喜欢
  • 秋晴园中山禽绝多有感而赋
    九日秋阴一日晴,山禽应喜我闲行。幽吭弄暖闲相命,劲翮凌风远有声。熟果啄余看核堕,细枝衔得欲巢成。名园美荫不飞去,似比交朋犹有情。
  • 晓过州桥
    晓过苍凉宿雾东,蓬莱金碧起浮空。沧溟万里排天去,人物纷纷海市中。
  • 奉和圣制送张说赴集贤院学士赐宴赋得虚字
    崇文德化洽,新殿集贤初。庸菲参高选,首滥承明庐。殊私光辅弼,荣送列簪裾。座引中厨馔,杯锡上尊馀。翠叶浓丹苑,晴空卷碧虚。忝同文史地,愿草登封书。
  • 书事
    松盖环清韵,秋风倚杖前。栖毫思确论,击竹自忻然。高鸟翔云外,孤亭恰水边。幽居经宿雨,无处不潺湲。
  • 沁园春
    运在东南,温厚气钟,吾葺芷翁。羡檠窗学问,迂斋正印,玉堂词翰,玫瑰流风。制胜枢庭,参谋政府,一片平心扶大中。黄扉近,却翻然东顾,归宴方蓬。潘舆日奉从容。全胜□貂蝉趋汉宫。如名山镇静,出云相望,大川渟蓄,有水皆宗。吾道胚月军,诸贤命脉,阴受春风和气浓。宜多寿,与瑶圆同庆,绿竹歌公。
  • 代赠远
    妾本洛阳人,狂夫幽燕客。渴饮易水波,由来多感激。胡马西北驰,香騣摇绿丝。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昔去有好言,不言久离别。燕支多美女,走马轻风雪。见此不记人,恩情云雨绝。啼流玉箸尽,坐恨金闺切。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相思欲有寄,恐君不见察。焚之扬其灰,手迹自此灭。
  • 呈尤运使袤延之五首
    翰墨有先达,知己仅三数。省斋怜其贫,晦庵过其誉。怀哉介庵老,先我骑鲸去。公如幸教之,岂叹岁不与。
  • 赠师传郎
    盘石山深鸟相呼,常忧草木侵樵苏。子孙存者亦牢落,安得上冢来鸿胪。忆初起家声烜赫,翰林主人嗟莫及。只今若使翁不亡,再试南宫期第一。传郎十四如我长,骨骼已似能文章。阿翁穿杨有旧箭,传乎勉力不可忘。
  • 山水图
    招提依约在烟萝,酒旆风微拂钓蓑。欲税云林归卜隐,山灵应笔赚人多。
  • 舟中和陈子东
    低垂纸帐绝纤埃,冷透孤衾梦易回。宿雾未收沙濑黑,大江才近水程开。细搜景物归诗句,尽逐羁愁入酒杯。最是推篷频问讯,岸傍未见一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