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
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
不日四方来贺。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大堂之上谋臣开宴,边疆将士手持武器。作战的自然气候条件具备,地理环境优越,且众志成城。“可以讨伐燕国了吗?”说:“可以。”
今日在楼台之上筹谋国政,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大家一起高唱《大风歌》,不需多日四方便来庆贺。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
尊俎(zūn zǔ):酒器,代指宴席。刘向《新序》说:“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
燕可伐欤(yú):可以讨伐燕国了吗?
楼台:指相府。
鼎鼐(dǐng nài):炊器;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古以之代相位。
大风歌:汉高祖扫平四海,统一天下之后,以家乡少年一百二十人伴倡,齐声高唱大风歌。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问答

问:《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的作者是谁?
答: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的作者是刘过
问: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是宋代的作品
问: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出自 宋代刘过的《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问: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的下一句是 天时地利与人和。
问:出自刘过的名句有哪些?
答:刘过名句大全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赏析

  上半阕写有利于北伐的大好形势,说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天时、地利与人和都对南宋王朝有利,因而伐金是切实可行的。对自己力量的自豪和肯定,是向当地朝野普遍存在的自卑、畏敌情绪的挑战。进入下半阕,由全国形势说到韩侂胄本人:先写今日治国,次写明年胜利。句中那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不要说在当时存在巨大的鼓舞力量,即使现在去读,也给人增添信心和勇气。

  刘过词学辛弃疾。黄说刘过:“多壮语,盖学稼轩也。”(《花庵词选》),以此篇而论,在艺术上就有以下两点颇有辛词精神:第一、大量使用前人成句和典故,增强了词篇的表现力。比如,此词上片“天时地利与人和”化用《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而该句在说明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利的同时,还有着强调人和的作用,这样,一方面使得它与前两句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符合向韩侂胄祝寿的主题。其次,“‘燕可伐欤?’曰:‘可’”用《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欤?’孟子曰:‘可。’”由于用了“圣人”之言,并把侂胄伐金和历史上的伐燕联系起来,既使语气铿锵有力,又巧妙地完成了向下片的过渡。下片中的“带砺山河”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中“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厉,通砺,磨刀石),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原典的意思是:即使黄河变得像带子那么窄了,泰山变得像磨刀石那么小了(意思永远不可能),诸侯的封国也将安然无恙,勋臣之富贵将永远传给子孙后代。使用这个典故,把韩侂胄暗中比作汉高祖的开国重臣,预祝他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却不露阿谀之态,深得寿词之三昧。“大家齐唱《大风歌》”用《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市,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饮。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刘过的“大家齐唱《大风歌》”,容易想起“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歌词,而这类歌词,对于山河破碎的国家,对于大批背井离乡的人民,对于求功心切的韩侂胄,无疑都是一种鼓舞。第二、语言流利、洒脱,具有辛词酣畅淋漓的情味。

  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和以下几种语言材料的使用分不开的:一、口语和熟语,如“大家齐唱”、“四方来贺”、“谋臣尊俎”、“将士干戈”;二、散文成句,如“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三、常用典故,如所用《孟子》两则与《史记》两则。这些词语由于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因而读来亲切明快,一气呵成。

0
纠错
猜你喜欢
  • 使臣俞允迪赴萍实税官写平园老叟真求赞
    往来四度过萍乡,斗实谁能辨有亡。尔欲常常如对我,莫增酒课罔征商。
  • 游赤松小桃源
    仙山千叠拥云屏,行到桃源境更清。坐久令人思谢傅,欠渠低唱两三声。
  • 送洪右史赴召三首
    月宿南斗穷何遣,爬沙脚手钝可咍。一生冰清但糠粃,两鬓雪白独尘埃。达人疑剑未免按,夷途荐毂谁当推。公乎行矣断国论,能忘料理忍穷枚。
  •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七
    宫人清夜按瑶琴,不识明妃出塞心。十八拍中无限恨,转弦又奏广陵音。
  • 偶书
    纷纷议论出多门,安得真儒号缙绅。名教一宗长有主,中原万里岂无人。皇王旁伯时虽异,礼不诗书道自新。观古事多今可见,不知何者谓经纶。
  • 宴中山
    驱马出辽阳,万里转旂常。对敌六奇举,临戎八阵张。斩鲸澄碧海,卷雾扫扶桑。昔去兰萦翠,今来桂染芳。云芝浮碎叶,冰镜上朝光。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
  • 霜天晓角
    枕痕如劚。一线红生肉。睡起娇羞无语,远山坐对横轴。烧香频祷祝。偷把简儿读。字在那人何在,泪珠飞下蔌蔌。
  • 兴庆池禊宴
    公馀连骑赏芳妍,柳重花明祓禊天。丝竹绕堤浮舴艋,绮罗照水戏秋千。回头景物才三月,屈指光阴又一年。台旆行春暂均逸,凤凰池暖正思贤。
  • 送制帅林和叔归
    使君一何清,鹤骨天与瘦。少年场屋声,六艺饱芳漱。一行起作吏,所立已不苟。立朝凛大节,论事几及霤。发言必体国,平正无矫揉。藜藿为不採,风采照宇宙。出入有本末,眼见凡三就。来不为苟合,荐召乃结绶。去亦不好高,三宿徐出昼。天宫岂不贵,陈义坚素守。赣州尝报政,复来守鄞鄮。不求赫赫名,实出龚黄右。情伪千万端,到眼辄空透。抚民过婴儿,闾里息争斗。奸胥及强梗,时用霹雳手。人诵南山判,情通理亦究。六邑俱帖静,称赞不容口。律身至严冷,无能掣吾肘。吏事精且勤,呼烛侵夜漏。公退入家塾,诸孙后来秀。吏卒不识面,洛诵出窗牖。几年南塘路,来往困僵仆。一朝平似掌,行歌纷老幼。公心信如水,古井波不皱。荣观处超然,轩冕亦何有。翩翩欲赋归,排云屡腾奏。庙论终不许,斯民方借寇。上心重闵劳,祠官向庐阜。阖境极攀恋,人人怀杜母。君看卧辙人,谁能使奔走。挽须不得留,百拜愿公寿。老我幸同朝,倾盖已如旧。联事东西省,交情久益厚。我归公亦来,门户托云覆。黄堂间参语,惟我牲与舅。扬旌鸣鼓吹,贲此蓬荜陋。清谈不及私,翁归况不受。义命孰不知,践履或差缪。惟公见善明,力行真耐久。有时相与言,心同兰其臭。掺祛宁忍别,追送列觞豆。公虽不好饮,勉为引醇酎。公去我亦隐,菽水翻彩袖。花溪渺何许,望望几双堠。千里共月明,怀人重搔首。惟应折梅花,临风为三嗅。
  • 绝句二首
    水晶宫殿玉花零,点缀空槐卧素屏。特敕下帘延墨客,不因风雪废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