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兴寺阁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翻译和注释
译文
登阁远眺但见山川和城郭,渺渺鹊鹊浑同一体难以辨认。
市人的喧闹与鸦鹊啼鸣,远远听来合成了一种声音。
这个寺阁到底有多么高峻?这个寺阁又是谁人经营?
侧着身子可以送走落日,举起手来就能攀摘飞张。
当年那位姓王的中书令,曾把终南山的林木砍伐干净。
绘下自己的画像留在阁中,面色铁黑目光炯炯。
身躯有八九尺高大,和寺阁一样气度峥嵘。
古代虽有许多人粗暴骄横,作的事却常让世人惊叹。
登阁的人还紧张得张口喘息,造阁的人不知何以能够承担!
为何不仔细观看这一寺阁,就可以知道王中书有多么英勇大胆。
注释
⑴真兴寺阁:在凤翔城中,高十余丈,为宋初河阳三城节度使王彦超所建。
⑵漠漠:密布、广布貌。
⑶浩浩:h远貌。
⑷引手:伸手。飞张:流张。
⑸王中令:指王彦超,临清(今属山东)人,历仕晋汉周,累官河阳三城节度使,以功加检校太师。北周及宋初曾两任凤翔节度使,宋初加兼中书令,封邠国公。中令,中书令的省称。
⑹斫(zhuó)木:谓砍伐木材建筑寺阁。南山赪 (chēng):谓终南山林木被伐尽,山岭赤裸呈红色。 赪,赤色。
⑺写真:画像。
⑻铁面:黑脸。眼有棱(léng):谓目光炯炯有神。
⑼身强:一作“身长”。
⑽峥嵘(zhēng róng):高峻,并谓气象超越寻常。
⑾暴恣(zì):暴戾骄纵。
⑿令世惊:一作“今世惊”。
⒀呀喘(chuǎn):张口喘气。
⒁胜(shēng):承受,力能担任。
⒂曷(hé):何,何故。
⒃其人:指王彦超。
真兴寺阁问答
问:《真兴寺阁》的作者是谁?
答:真兴寺阁的作者是苏轼
问:真兴寺阁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真兴寺阁是宋代的作品
问: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出自 宋代苏轼的《真兴寺阁》
问: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的下一句是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问:出自苏轼的名句有哪些?
答:苏轼名句大全
真兴寺阁赏析
诗的起笔四句从“山川与城郭”至“浩浩同一声”,总写此阁的高峻。诗人登临阁上,但觉山川城郭,冥冥漠漠,仿佛同为一个形体。世人纷杂的声音,和鸦鸣鹊噪,浩浩茫茫,混合在一起。这四句起得突兀,写得极为传神。化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句意,但意象有所扩大,写的是凭高纵目,所见各类形态,旷远微茫,所闻的种种音响,也难以辨别的景况。次四句由阁之高而引起遐想。前两句故作设问:“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这两句是说:这真兴寺阁,究竟有几多高呢?又是何人所营建的呢?后两句“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用形象化的语言,先回答“几何高”这一设问。作者说:登临此阁,几乎侧着身子,就可以目送太阳落山(这是俯视所感)。伸出手来,竟可以攀摘飞星(这是仰观所觉)。两句用虚写表明实际感受,生动恍惚,极夸张之能事。接着以“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两句,回答了上文另一设问“何人之所营”。作者说:当年王彦超将军,以凤翔节度使加中书令的身份,驻节凤翔府,曾经伐木于州南的赪山,建成此阁。王中令因何建阁,作者并没有提起,但在下面四句:“写真留阁下······与阁相峥嵘。”勾勒出他的形象:此人建阁之后,曾在阁下留有画像,他面色铁黑,眼光有如紫石棱,有将军的气概。他身长八九尺,此像与此阁都峥嵘高峻,给人以威严的感受,使人印象很深。
诗的最后,作者以“古人虽暴恣”等六句,写诗人的所感。作者认为有些古人(包括诗里的王中令),其人虽说恣睢暴戾不足称道,但他们所作之事,也使世人为之惊奇。即以此阁而论,登者尚且感到惊讶吁喘,不知道建阁之人,具有何种胆量,能泰然胜任。结尾“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作者更加强语气说:君如不信,何不观看此阁,则知王中令,亦为勇猛英杰之辈,是不能拿一般的武人来看待他的。
全诗饶有俊爽高迈之气,写阁写人,都用主动形象的词采。作此诗时,作者年方二十六岁,豪迈英爽,正是壮年作品的特征。
- 感寓三首自觉心无愧,何须座右铭。人将金作坞,吾双石为屏。年老医难疗,天寒酒易醒。菊花香到死,不肯就飘零。
- 秋夜送赵冽归襄阳斗酒忘言良夜深,红萱露滴鹊惊林。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
- 出真阳峡十首春光浓里更江行,画舫分明是水亭。出了真阳恰惆怅,数峰如笋雨中青。
- 淳熙二年发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十一首翠垂之旗,灵龟之鼓。陈于广宇,相我盛奉。来汝公博,肃乃备矩。毋愆于素,以笃多祜。
- 瑞鹧鸪慢/瑞鹧鸪海东今日太平天。喜望龙云庆会筵。尾扇初开明黼座,画帘高卷罩祥烟。梯航交凑端门外,玉帛森罗殿陛前。妾献皇龄千万岁,封人何更祝遐年。
- 酬隐珪舍人寄红烛蜜炬殷红画不如,且将归去照吾庐。今来并得三般事,灵运诗篇逸少书。
-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文雅席关西族,席衣冠赵北席都。有声真汉相,无颣胜隋珠。当轴龙为友,临池凤不孤。九天开内殿,百辟看晨趋。诫满澄欹器,成功别大垆。馀芳在公论,积庆是神扶。步武离台席,徊翔集帝梧。铨材秉秦镜,典乐去齐竽。潇洒风尘外,逢迎诗席徒。唯应待华诰,更食万钱厨。
- 余入广始见乡士刘养正于晋归转篷同到岭南州,苋菊茱萸三送秋。东道虽青开阁眼,西风恐白倚门头。
- 幕客载酒舟中即席序别故人满江海,游子下潇湘。梦载月千里,意行云一方。橹声人语小,岸影客心长。总是浮萍迹,飞花莫近樯。
- 青玉案龙香熏被罗屏绕。任窗外、风儿峭。鸳枕梦回鸡唱晓。丫鬟惊笑,琼枝低亚,错认梅花老。红炉兽炭装还倒。强梳洗、忙将黛眉扫。贪趁清欢争怕早。弓靴微湿,玉纤频袖,塑出狮儿好。
- 早莺留客醉,春日为人迟——— 刘长卿晦日陪辛大夫宴南亭
- 数公各游宦,千里皆辞家。——— 岑参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
- 湖海还朝白发生,嬾随年少事声名——— 陆游送梁谏议
- 黄公天下士,遇立绍熙年——— 陆游送黄文叔守福州
- 我凿西湖还旧观,一眼已尽西南碧——— 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
- 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 苏轼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 诸将射猎时,君在翰墨场——— 岑参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在蜀)
- 西子方来、越相功成去,千里沧江一叶舟——— 柳永瑞鹧鸪(二之二)
- 滟滟流光浅,娟娟泛露轻——— 李群玉初月二首
- 子休心铁石,太叔语韶濩——— 刘子翚云岩竹源二禅俱与招客三月二十一日遂饭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