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
诗成自写红叶,和恨寄东流。
人脉脉,水悠悠,几多愁。
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

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问答

问:《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的作者是谁?
答: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的作者是晏几道
问: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是宋代的作品
问: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 出自 宋代晏几道的《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问: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 的下一句是 诗成自写红叶,和恨寄东流。
问:出自晏几道的名句有哪些?
答:晏几道名句大全

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赏析

  此词描写孤独寂寞的相思之苦。开头两句,回忆去年秋天与情人在故溪头、桐树下相晤话别的情景。话别,是推断出来的,是根据下文的“恨”字说的,这恨,只能是离愁别恨。把相唔之处称作“故溪头”,也很有意思,加上一个“故”字,就把二人对年交往的情义包括进去了。接下来用“红叶题诗”的典故,是暗中把自己比喻幽闭的宫女,其孤独寂寞之情状依稀可见。过片三短句,写得很概括,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却很开阔。人是“漫倚高楼”,朝下面含情不语地凝望着悠悠的流水,此时此际,心中所忆、所想,所希冀、所企盼,均在不言之中。“水悠悠”之后接上“几多愁”,也许是巧合,这使读者联想到李后主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以,三个短句的表现力是相当强的。接下来,“雁书不到,蝶梦无凭”,巧妙地天然属对,把见不到信、做不成梦的情况通过典故表达出来,这一方面可与上片的用典相呼应,避免了失之单调的弊病,另一方面,也使得词句呈现出丰满的形象性,避免了抽象地空喊孤独、空喊寂寞的弊病。最后以“漫倚高楼”作结束,交代了全词所写的“凭觞静忆”和倚楼凝望的所在之处,使得主人公的活动有了个落脚点,这也是很必要的。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全词以倚楼作结,但倚楼的行为并没有停止,词读完了,在读者的印象中,好像主人公仍然在倚楼沉思,并没有移步离开那儿。

0
纠错
猜你喜欢
  • 叠前
    董生今日窥园圃,几许伤心涕泪垂。金令不行呈木怪,无端灾异乐哀为。
  • 江上与故人暂会复别
    交朋似君少,澹泊自真宗。不记何年别,翻惊此地逢。烟波涵暮景,霜露改秋容。又说天台去,天台千万峰。
  • 寄韩仲止
    昨仕京华豪未减,脱鞾不问贵游嗔。诗家争欲推盟主,丞相差教作散人。闭户自为千载计,入山又忍十年贫。几思投劾从公去,背笈肩琴涧水滨。
  • 答章传道二首
    夫子词源涌大江,相逢早觉片心降。日哦李白诗千首,夜获虞卿璧一双。屡发彩笺移曲几,不知红烛短幽窗。吟高莫信须穷滞,亦有从来拥节幢。
  • 访粟园有感
    游困归来访粟园,粟园树老再生孙。莫惊头上见白发,拾粟儿童长几番。
  • 寄秋怀
    两月巴陵郡,搜诗朝暮间。空能饮江水,恨不上君山。昔者闻何至,今焉兴尽还。才名或遭骂,坎轲分低颜。
  • 归云堂
    浮云本无心,人心逐云去。更作归云堂,云归竟何处。
  • 惜梅
    沈瘦难禁诗作魔,年年诗句为花多。亦知习气要除尽,奈此高风胜韵何。
  • 赠梁教授
    梁侯藿菽芼山雌,冷坐欲试菁莪诗。嗣圣急贤饥渴似,项背趣召君得辞。九门方悬帝尧鼓,久旱可无傅岩雨。几听言议得韬韫,了知它日酬所语。人言才俊当居中,可使流落吾辈同。邓禹旧实文学掾,萧何不书野战功。民庸国计当惠恤,和扁之侧无废疾。会看同沐一台春,底用更试三尺律。
  • 送施元光赴江西幕府
    镇南旌旆照江皋,入幕如今客最高。月暗秋城稀击柝,云飞朝栋剩挥毫。长亭酒尽歌三叠,半夜溪深雨一篙。莫恋阳关更西路,九关归路踏金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