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阮郎归问答

问:《阮郎归》的作者是谁?
答:阮郎归的作者是晏几道
问:阮郎归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阮郎归是宋代的作品
问:阮郎归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出自 宋代晏几道的《阮郎归》
问: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的下一句是 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
问:出自晏几道的名句有哪些?
答:晏几道名句大全

阮郎归赏析

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词中感喟身世 ,自抒怀抱,虽写抑郁之情,但并无绝望之意。
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着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起首两句以写秋景起 ,点出地点是在京城汴梁,时序是在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衬垫。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 ,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承露金掌是帝王宫中的建筑物,词以“天边金掌”指代宋代汴京景物,选材突出,起笔峻峭。但作者词风不求以峻峭胜,故第二句即接以闲淡的笔调。白露为霜,天上的长条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队,云影似乎也随之延长了。这两句意象敏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三、四两句将客居心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用笔细腻而蕴涵深厚,一方面赞美故乡人情之美,表达出思乡心切的情怀,另一方面又赞美了重阳友情之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
过片从《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和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化出的“兰佩紫,菊簪黄”两句,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渲染了宴饮的盛况。接下来一句,写词人仕宦连蹇,陆沉下位,情绪低落,不得不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在 ,于是不妨再理旧狂 ,甚至“殷勤”而“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说 :“‘绿杯’二句,意已厚矣。‘殷勤理旧狂’,五字三层意: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 。”试想,本是清狂耽饮的人,如今要唤起旧情酒兴,还得“殷勤”去“理”才行,此中的层层挫折,重重矛盾,必有不堪回首、不易诉说之慨,感情的曲折,自然把意境推向比前更为深厚的高度。结尾两句:“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由上面的归结,再来一个大的转折,又引出很多层次。词人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蕙风词话》又说 :“‘欲将沉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之意 。”此乃中肯之语。词之结句,竟体空灵,包含着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极尽回旋曲折、一咏三叹之妙 。“兰佩紫”二句,承上片“人情”句的含蓄转为宽松 ;“殷勤 ”句随着内容的迅速浓缩,音节也迅速转向悠扬 ;“欲将”二句,感情越来越深沉、曲折,音节也越来越悠扬、激荡。谭献评周邦彦《兰陵王》词的“斜阳冉冉春无极”句,说“微吟千百遍,当入三昧,出三昧 。”读晏几道这首词的最后三句,使人也有同样的感觉,因为它的意境、音节配合得极有韵味和感染力,妙处须细细体会。
《宋词举》中云 :“小山多聪俊语,一览即知其胜。此则非好学深思,不能知其妙处 。”此词正说明了这一点。
纵观全词,尽管作者那种披肝沥胆的真挚一如既往 ,但在经历了许多风尘磨折之后 ,悲凉已压倒缠绵 ;虽然还有镂刻不灭的回忆 ,可是已经害怕回忆了。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杏溪十首溪路
    此路何潇洒,永无公卿迹。日日多往来,藜杖与桑屐。路边何所有,磊磊青渌石。
  • 月夕
    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
  • 忆王孙
    四时流转急如梭。百岁韶华屈指过。惟愿人人出爱河。养冲和。功满
  • 次韵陈叔易三首
    马鸣旌旆摇,雪满关山道。白草连云中,羊肠复萦绕。别离工损神,宿昔已枯槁。却望南飞鸿,惊弦亦虚憍。只应马上曲,偏能写怀抱。
  • 伤心
    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亲膝下过。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
  • 叶西庐惠冬菊三绝
    霜天无物不凋残,忽见青蕤羽葆攒。欲制颓龄须耐冷,一阳定有落英餐。
  • 效寒山体
    嗟我世间人,强有六亲念。看子是恶少,目妒作美艳。分香且供佛,有财莫言俭。俯仰即异世,六尺那可占。
  • 金虫镂月影玲珑,璧叶将秋锁翠栊。昨夜楼台风露冷,几人魂梦入林中。
  • 熙宁蜡祭十三首
    嘉荐芳美,灵莱宴娭。斿车结云,若风马驭。既至而喜,锡我蕃禧。嘉承天贶,曼寿无期。
  • 周先生画洞庭歌
    江南客,水为乡,舟为宅,能以笔锋知地脉。闲分楚水入丹青,不下此堂临洞庭。水文不浪烟不动,木末棱棱山碧重。帝子应哀窈窕云,客人似得婵娟梦。六月火光衣上生,斋心寂听潺湲声。林冰摇镜水拂簟,尽日独卧秋风清。因游洞庭不出户,疑君如有长生路。玉壶先生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