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喜韩少府见访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翻译和注释

译文
  突然听到梅福前来造访(寒舍),(我)笑着穿上荷衣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注释
⑴忽闻:突然听到。
⑵来相访:来拜访。
⑶着:动词,穿。
⑷不惯:不习惯。

喜韩少府见访问答

问:《喜韩少府见访》的作者是谁?
答:喜韩少府见访的作者是胡令能
问:喜韩少府见访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喜韩少府见访是唐代的作品
问:喜韩少府见访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出自 唐代胡令能的《喜韩少府见访》
问: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的下一句是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问:出自胡令能的名句有哪些?
答:胡令能名句大全

喜韩少府见访赏析

  这是一首写迎接访者时心情的七绝,诗的生活气息很浓。题目中的“喜”字就透出了作者当时的欣喜心情,是全诗的文眼,为全诗定了基调。

  诗的第一句,从“忽闻”写起,一个“忽”字写出了事情的突然,也写出了出乎意料的惊喜;第二句从情态、动作写,“笑”扣题目的“喜”字,穿衣迎接动作,透着一股乐不可支的心情。这两句诗从正面写“见访”情景。后两句写孩子们见官员车马而跑入芦苇丛中藏匿起的情景,一方面写出了平民家庭的孩子们没见过世面,胆小腼腆;一方面也写了当时的官员们的威势在孩子们心里的影响;再一方面也写出了诗人虽地位低下但有官员来访的欣喜心情,同时并写出了诗人在当时的声望和影响。“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这两句诗从侧面来写“见访”,委婉含蓄,而且最富于生活气息。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满庭芳 寄马行街董公书
    同侗稽首,董公道伟。自远清论三岁。渴德之怀,笔舌岂能尽意。伏想迩来法候,愈冲和、燕居无滞。予今则,处环墙养拙,毋劳齿记。幸遇便风经过,把狂吟尺牍,通为一寄。岁月堂堂归去,有如流水。性命速宜了干,启虔诚、幸恕僭易。山侗拜,董公道伟,及诸道契。
  • 寓居等慈寺感怀
    钦从王命寄招提,寂寂荒阶绿草齐。明月夜深接佛阁,看来不比汴梁时。
  • 明堂庆成五首
    紫宸朝罢御端门,天宇澄清景气温。丹凤楼中黄繖立,金鸡竿上彩旗翻。万人耸听风雷号,四海均沾雨露恩。须信卑宫勤肆祀,君王本意在元元。
  • 赠阙下裴舍人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新。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 早行林下
    披衣未冠栉,晨起入前林。宿露残花气,朝光新叶阴。傍松人迹少,隔竹鸟声深。闲倚小桥立,倾头时一吟。
  • 白云
    入寺层层百级梯,野堂更与白云齐。平观碧落星辰近,俯见红尘世界低。
  • 木兰花慢(寿秋壑)
    标签:写人
    记琼林宴起,软红路、几西风。想汉影千年,荆江万顷,槎信长通。金狨。锦鞯赐马,又霜横、汉节枣仍红。细柳春阴喜色,四郊秋事年丰。从容。岁晚玉关,长不闭、静边鸿。访武昌旧垒,山川相缪,日费诗筒。兰宫。系书翠羽,带天香、飞下玉芙蓉。明月瑶笙奏彻,倚楼黄鹤声中。
  • 菊花潭
    何处无甘菊,何处无清泉。菊泉适相值,天地何尝偏。岂但为九日,可以逾百年。愿与潭下村,餐英汲潺湲。
  • 昭君怨
    自古无和亲,贻灾到妾身。朔风嘶去马,汉月出行轮。衣薄狼山雪,妆成虏塞春。回看父母国,生死毕胡尘。
  • 苦雨半年
    □海蛟龙睡不鼾,半年昼夜雨漫漫。何曾略识三春暖,更□难禁六月寒。孰感神明回叶气,忍闻生聚落深湍。鳌□□掷将期矣,不许□□□日安。□大历历七南阳,几□□潮夜复潮。湖上已无□□□,□□□有侍郎桥。官同谢傅惭高洁,位过周公肆吝骄。□□□心木绵鬼,秽声不与骨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