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翻译和注释
译文
到了新年都还看不到芬芳的花朵,二月初时才惊讶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春雪问答
问:《春雪》的作者是谁?
答:春雪的作者是韩愈
问:春雪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春雪是唐代的作品
问:春雪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出自 唐代韩愈的《春雪》
问: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的下一句是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出自韩愈的名句有哪些?
答:韩愈名句大全
春雪赏析
这首《春雪》诗,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 中秋江驿示韦益莫惜三更坐,难销万里情。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支颐乡思断,无语到鸡鸣。
- 忆万岁楼望金山楼高雉堞千师垒,峰拔惊波万壑攒。山绝地维消虎踞,水浮天险尚龙盘。蜃嘘云拱飞江岛,鳌喷仙岩隔海澜。长对碧波临古渡,几经风月与悲欢。
- 南乡子 题外舅郭氏留耕堂壁上(舅原误作曰)齐本及疆村业书本樵庵词,舅误作甥)方寸足留耕。大胜良田万顷平。阴理不随陵谷变,分明。霜落西山满意青。千载董生行。鸡犬升平画不成。终日相看天与我,高情。身外浮云
- 题武夷冲佑观一首九摺湍溪九摺山,玉簪罗带互回环。若为脱得红尘网,来结疎茆一两间。
- 吴趋曲荡漾水中舟,徘徊岸边马。相看两不语,密意待谁写。
- 废庆宝寺(一作司空曙诗)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池晴龟出暴,松暝鹤飞回。古井碑横草,阴廊画杂苔。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
- 过苏州标签:抒情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 偈颂七十一首风前无语立须臾,接得双双锦鲤鱼。一等是传真的信,有通书有不通书。
- 戏和寿州曾秘丞黄黄诗黄黄真是小巫娥,买恐千金价不多。别母语娇空有泪,对人声颤未成歌。产从南国胜桃李,携去东山隐薜萝。滁上老郎无妓女,草玄读易拟如何。
- 驽骥驽骀诚龌龊,市者何其稠。力小若易制,价微良易酬。渴饮一斗水,饥食一束刍。嘶鸣当大路,志气若有馀。骐骥生绝域,自矜无匹俦。牵驱入市门,行者不为留。借问价几何,黄金比嵩丘。借问行几何,咫尺视九州。饥食玉山禾,渴饮醴泉流。问谁能为御,旷世不可求。惟昔穆天子,乘之极遐游。王良执其辔,造父挟其輈。因言天外事,茫惚使人愁。驽骀谓骐骥,饿死余尔羞。有能必见用,有德必见收。孰云时与命,通塞皆自由。骐骥不敢言,低徊但垂头。人皆劣骐骥,共以驽骀优。喟余独兴叹,才命不同谋。寄诗同心子,为我商声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