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笔顺
寒笔顺:点、点、横撇/横钩、横、横、竖、竖、横、撇、捺、点、点寒异体字:
𡫙 𡫜 𡫮 𡫾 𣽬 㥶基本解释
寒 hán ㄏㄢˊ- 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 害怕:寒心。
-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详细解释
- 寒 hán
〈形容词〉
-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 同本义 [cold]
- 又如:寒肃(寒冷肃杀);寒悄(冷气侵入);寒衾(冰冷的床铺);寒噤(由于天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
- 贫困 [poor;poverty-stricken]。如:寒门薄宦(穷家小吏);寒畯(贫寒的读书人);寒劣(贫弱无助的人);寒女(贫穷家庭的女孩)
- 卑微;低微 [petty and low]
- 吾本寒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 又如:寒官(下级官吏);寒品(出身寒微的人);寒族(寒微的家族);寒穷(寒微贫穷)
- 冷清 [desolate]。如: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寒芒(使人感冷清的光芒);寒汀(清寒冷落的小洲);寒月(清冷的月光)
- 声音凄凉 [dreary;miserable]
- 又如:寒吟(哀鸣)
- 凋零;枯萎 [withered]
- 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
- 谦词 [my]。如:寒第(对自己家的谦称);寒门(贫寒的人家。对人谦称自己的家);寒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动词〉
- 感到冷 [feel cold]。如:寒玉(玉质清冷)
- 恐惧;战栗 [fear;dread]
- 若是王以十成郑, 梁氏寒心。——《战国策·秦策四》
- 寒心酸鼻。——《高唐赋》。注:“寒心,谓战栗也。”
- 特指终止盟约 [end;stop]
-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名词〉
- 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winter]
- 又如:寒暄
- 寒天 [of cold day]。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 寒夜 [of cold night]。如:寒更(寒夜的更点);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 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 [chill;cold]。如:受了一点寒
- 姓
常用词组
寒蝉 寒碜 寒碜 寒窗 寒带 寒冬腊月 寒风 寒光 寒悸 寒假 寒噤 寒苦 寒来暑往 寒冷 寒栗 寒凉 寒冽 寒流 寒门 寒露 寒气 寒气刺骨 寒峭 寒蛩 寒秋 寒色 寒森森 寒舍 寒湿 寒士 寒暑 寒暑表 寒暑假 寒树 寒丝丝 寒素 寒酸 寒腿 寒微 寒心 寒暄 寒衣 寒意 寒战 寒症国语词典
- 寒 hán ㄏㄢˊ
〈形容词〉
- 冷。
- 穷困。
- 卑贱。
- 如:「寒门」、「寒儒」。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名词〉
〈动词〉
- 使受冷。
-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战栗、害怕。
- 如:「心寒」、「胆寒」。
- 《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 终止、停止。
- 《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
- 晋·杜预·注:「寒,歇也。」


别人在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