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
首页>> 汉语字典>> 語是什么意思 語的读音 語的解释

简体字:语,拼音:yǔ ,注音:ㄩˇ ㄩˋ ,部首:言,笔画:14
五笔:YGKG,五笔98:YGKG
统一码:U+8A9E ,郑码:SBXJ ,仓颉码:YRMMR ,四角码:01661

語笔顺

語笔顺: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横 、竖、横折、横、竖、横折、横

語异体字:

基本解释

基本字義

語 yǔ ㄩˇ

  1. 話:語言。漢語。英語。語錄。語匯。語重心長。
  2. 指“諺語”或“古語”:語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3. 代替語言的動作:手語。旗語。
  4. 說:細語。低語。

其它字義

語 yù ㄩˋ

  1. 告訴:不以語人。

详细解释

語 yǔ

〈動〉

(1) (形聲。从言,吾聲。本義:談論;議論;辯論)

(2) 同本義 [discuss;talk about;comment;argue;debate]

語,論也。——《說文》

於時語語。——《詩·大雅·公劉》。傳:“論難曰語。”

旦日,卒中往往語。——《史記》

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

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莊子·秋水》

又如:語怪(談論怪物);語冰(談論冰);語議(言談議論)

(3) 交談,說話 [speak;say;talk]

語,言也。——《廣雅》

語使能也。——《禮記·文王世子》。注:“語,言也。”

既歌而語。

可與晤語。——《詩·陳風·東門之池》

笑語卒獲。——《詩·小雅·楚茨》

爾將可與語大理矣。——《莊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史記·陳涉世家

食不語,寢不言。——《論語·鄉黨》

乃向西北奮頭,喃喃細語。——《北史》

又如:語澀(說話艱難,不流利;語薄言(語言輕薄;說話輕佻,不穩重);語吐珠璣(說話、語言像珠璣般優美);語不間歇;語冰比喻人的識量受到時、地所拘束,見識不廣);語語(語其所當語。即說所該說的話)

(4) 鳥獸蟲類鳴叫 [cry;chirp;roar]

君裙香暖金泥鳳,畫樑語燕驚殘夢。——前蜀· 牛嶠《菩薩蠻》

又如:語風(在風中鳴叫);語燕(會說話的燕子);語鳥(會說話的鳥);語關關(形容鳥兒鳴叫之聲)

词性变化

語 yǔ

〈名词〉

(1) 說的話 [spoken language;word]

張勝聞之,恐前語發。——《漢書·李廣蘇建傳》

語曰:“脣亡則齒寒。”——《穀梁傳·僖公二年》

齊君之語偷。——《左傳·文公十七年》

又如:語體詩(用口語寫的詩);語話(話語;言語);土語(土話);評語(評論的話)

(2) 特指諺語、古語或成語 [idiom;set phrase;proverb;saying]

如:語例(用語的慣例);口頭語;熟語;韻語;妙語;俚語;豪語

(3) 詞語 [word]

爲人性僻躭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又如:語驚四座;語泄(密語外泄);語義(也稱詞義。指詞語的意義);語妙天下(言語精妙,無人可及)

(4) 語言 [language]

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 齊語也。——《孟子·滕文公下》

又如:語支(語言學。依譜系分類法分出的比語族小的語言系統);語言文(語言學與文字學的合稱);語簡意賅(語言簡練,意思完備);語學(研究言語、文字的性質及用法的學問)

(5) 用以示意的動作或信號 [signal]

如:目語;手語;燈語

(6) 語法學科用來表示句子成人的術語 [term used in analysis of sentences]

如:主語;謂語;賓語、表語、狀語

(7) 另見 yù

常用词组

語病 語詞 語調 語法 語鋒 語感 語畫 語彙 語境 語句 語類楚聲 語錄 語氣 語聲 語失 語素 語態 語文 語無倫次 語系 語序 語焉不詳 語言 語言學 語義學 語意 語音 語音學 語音學 語用學 語源 語云 語種 語重心長 語助詞 語族 

国语词典

語 ㄩˇ yǔ

〈動〉

  1. 說話、談論、議論。
    如:「不言不語」、「默默不語」。
    《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去後看莊、老,更與王語,便足相抗衡。」

  2. 蟲鳥野獸鳴叫。
    唐·韋莊〈應天長·綠槐陰裡黃鶯語〉詞:「綠槐陰裡黃鶯語,深院無人春晝午。」
    宋·范成大〈蛩〉詩:「壁下秋蟲語,一蛩鳴獨雄。」

〈名词〉

  1. 用口頭表達的話。
    如:「語言」、「語無倫次」。
    唐·岑參〈逢入京使〉詩:「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2. 詩詞文章中的字句。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宋史·卷二六三·李穆傳》:「十歲為詩,往往有警語。」

  3. 特指古語、諺語、俗語等。
    《穀梁傳·僖公二年》:「語曰:『脣亡則齒寒。』」
    《商君書·更法:「語曰:『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

  4. 傳達思想或訊息的動作或信號。
    如:「手語」、「旗語」。
    南朝梁·劉孝威〈鄀縣遇見人織率爾寄婦〉詩:「窗疏眉語度,紗輕眼笑來。」

  5. 蟲鳥等的鳴叫聲。
    如:「蟬語」。
    《後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傳·西南夷傳》:「及其化行,則緩耳雕腳之倫,獸居鳥語之類,莫不舉種盡落。」

語 ㄩˋ yù

〈動〉

  1. 告訴。
    《論語·陽貨》:「居,吾語女。」
    《晉書·卷六六·陶侃傳》:「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0
纠错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語汉语字典 单词乎 www.danc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