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冥
词典解释
亦作“沉冥”。1.谓幽居匿迹。 汉 扬雄 《法言·问明》:“ 蜀庄 沉冥, 蜀庄 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 李轨 注:“沉冥,犹玄寂,泯然无迹之貌。”《宋书·袁粲传》:“席门常掩,三径裁通,虽 扬子 寂寞, 严叟 沉冥,不是过也。” 清 钱谦益 《奉诏削籍南归》诗:“尘世荣枯通与苓, 蜀庄 只合老沉冥。”
(2).指隐居的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阮光禄 在 东山 ,萧然无事,常内足於怀。有人以问 王右军 , 右军 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 清 戴名世 《<左尚子制义>序》:“余飘泊四方,卖文以糊其口,未有访沉冥而叩寂寞者。”
(3).低沉冥寂。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沉冥消意气,穷饿耗肌肤。”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诗:“老去门徒多谢遣,病来意绪转沉冥。” 王统照 《号声》:“这样悲壮与激沉的声音只宜于黑暗中的远听,不合于在绿荫下与柔静的光色中作愉悦的闻赏?然而我听了也没有极大的憎恶与沮恨的意念,只感到沉冥,低怨的分量比其他的分量多。”
(4).昏暗;幽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蛾》:“返至山中,日已沉冥,两足跛踦,步不能咫。”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二:“烟树隔沉冥,苍茫沓难覩。”
(5).犹埋没,沉沦。 唐 皎然 《苕溪草堂简潘丞述汤评事衡四十三韵》:“蹈善嗟沉冥,履仁伤堙阨。” 宋 范成大 《次韵庆充避暑水西寺》:“兹游岂易得,未用叹沉冥。”
(6).沉迷。 清 方苞 《书<儒林传>后》:“ 汉 之文学虽非古,犹以多诵为通经也;又其变遂滥於词章,终沉冥而不返焉。”
(7).佛教语。犹幽冥。亦指幽冥中人。《楞严经》卷四:“引诸沉冥,出於苦海。” 宋 陆游 《安隐寺修钟楼疏》:“浮翠流丹,倘復还于巨丽;撞昏击晓,实大警于沉冥。”
- 美人寻当来,纫之佩空谷——— 员兴宗遗任子渊省元六首
- 欣欣春令早,蔼蔼日华轻。——— 郑谷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
- 旅居泽国小园林,千里相望岁暮心——— 张耒冬日怀竟陵管氏梅桥四首
- 群芳红打围,从渠争春妍——— 刘子翚必源以古风见投词意甚远因为赋风吹原上苗勉
- 闻君竹马戏毗陵,谁道观风自六卿。——— 徐铉送冯侍郎
- 刀尺凝余泽,松梧带老阴——— 叶茵室人墓下
- 大宗垂紫髯,贵气已森列——— 黄庭坚次韵斌老冬至书怀示子舟篇末见及之作因以赠
- 身承汉枝叶,手习鲁诗书——— 李端送铜泽王归城
- 不是溪山曾独往,何有解作挂猿枝——— 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
- 挥鉏去沙若有物,微见铜像伤其颠——— 楼钥次韵雷知院观音诗因叙家中铜像之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