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韵
词典解释
(1).押韵,符合韵律。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安禄山 亦好作诗,作《樱桃诗》云:‘樱桃一篮子,半青一半黄,一半寄 怀王 ,一半寄 周贄 。’或请以‘一半寄 周贄 ’句在上,则协韵。”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蜀音押韵》:“然则 顾亭林 谓《毛诗》有以方音协韵者。如《小戎》之‘参’与‘中’。” 鲁迅 《集外集·通讯(复张逢汉)》:“译诗就更其难,因为要顾全音调和协韵。”
(2).音韵学用语。一种因不知古今音异而随意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的作法。开始于 南北朝 ,盛行于 宋朝 , 朱熹 是代表。 明 末 陈第 始用语音演变的道理反对这种不科学的作法,认为所协之音实即古本音,每字只有一个古音,而不应随文改读。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协韵,《楚辞》及《选》诗,多用协韵。” 郭绍虞 校释:“盖由时人不知古音,故创为协韵之説。《楚辞》及《选》诗犹合古音,故 沧浪 谓‘多用协韵’。” 清 钱大昕 《音韵问答》:“《邶风》:‘寧不我顾。’《释文》:‘ 徐 音古。’此亦协韵也,后放此。 陆元朗 之时,已有韵书,故于今韵不收者,谓之协韵。”参见“ 叶韵 ”。
- 幽闺元不出,莫道嫁彭郎。——— 陆游湖山
- 赏际林壑近,泛余烟露清。——— 温庭筠余昔自西滨得兰数本,移艺于庭,亦
- 东西南北百里间,仿佛蹴踏寒山空——— 杜甫冬狩行(时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后东川)
- 荣路辉辉日月依,云霄奕奕孔鸾飞——— 任希夷郊坛斋宫七首
- 玉帐宏开会众英,崭崭头角露峥嵘——— 李曾伯桂林鹿鸣宴乐语口号
- 多才天子神山女,未必高唐定雨云——— 陈独秀本事诗
- 春工直解事,夜雨频浇沃——— 郑刚中郡治西厅锦被花不为治架每花开覆地而红或缘
- 我亦昨夜梦山灵,苦唤西归理松菊——— 李流谦送苏给事出知太平州
- 大梦行当觉,百年特未满。——— 苏轼李宪仲哀词
- 桃须曼倩催方熟,橘待洪崖遣始行。——— 罗隐出试后投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