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十大坏习惯列传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0-12-04 12:44:00
1、小偏执传
一定要用固定的杯子喝水,一定要在某个准点去吃饭,一定要开着灯睡觉,一定要看当天的中国日报,一定要……看似是普通的小习惯,但是改动一点,就会变得浑身难受不适应。每天的生活要像电视剧那样计划好,每个动作细节都要到位,没错,微笑时候嘴角的上翘弯度都要符合自我标准!
古语云:这么专注于某个无关痛痒的小细节?哦,我错了,对你来说也许是天大的事情。不过换个思路,如果一定要多背一个单词再睡觉,一定要把当天的作业完成再看杂书,一定要把错的题弄清楚了再做下一道,这样是不是更靠谱。
2、自作主张传
正进入复习了,老师讲的东西都是老生常谈,知识点都梳理了一遍了,我也该自我行动起来。只要别英语课上看数学,管他老师讲什么,自己抓紧时间做题就对了。题目做的昏天黑地,老师讲的什么一片空白。检查检查自己最近一段复习有没有效果,该错的还错,拿着问老师,老师疑惑曰:“不是都讲过好几次了,你怎么还不明白?”
古语云:一个差的听课者要的仅仅是事实,认为“具体的描述”只是他人的观点而已;一个好的听课者想知道事实是怎样证明原理的,例子又是如何说明概念的,论据是怎样证明论点的,只有和原理、概念、论点联系起来才有意义。
3、牛角尖传
刚才不是说这段材料说明的是“量变质变规律”吗?怎么现在又成了“矛盾的对立统一”了?不是说把X代入到原方程就能得到最后的化简式了,怎么还要再代入一遍?不是说作文要写的引人入胜,开头要有悬念的,我每次都很有悬念怎么分数还这么低?不是说……
古语云:无数的“为什么”倒向自己,压的是自己本来紧绷的神经。
4、仰慕传
一有不会的问题就会很自然的想起:问XX啊!班里总会有几个解题高手,而也总会有他们的一帮粉丝。课后会有一些同学围聚在某几个人周围,而这些同学也往往会很耐心地为大家讲解。久而久之,如果遇到某科不会的题目了,自己就会心生慨叹:要是我和XX一样那么聪明就好了。于是放下手中的笔,等待下课拿题去问人家。
古语云:如果每个人都是学习天才,那考试也就失去了意义。别跟着别人跑,自己也像一休独立思考一下吧。
5、笔记狂人传
乍一看封面如此精致,以为是某个少女的私人日记;翻开仔细观察,五颜六色的笔标出各种重点、难点、易错点,还有详细的讲解和例题。一些同学把课堂笔记做得出神入化,详细程度堪称录音笔和文字处理软件的复合体,不仅一字不漏,并且还有非常到位的注解和演示,甚至还有插图……基本的例题画个樱桃小丸子,容易的题目画个机器猫,复杂的题目是变形金刚……
古语云:拿笔记本当成涂鸦本也不错,可以怡情养性。不过千万别老师一边讲,下面一边画,万一遇到顶级难题,画个狂派的威震天,老是以为你在丑化他怎么办?
5、押宝传
大考前夕,大家都在鼾声中呼呼大睡,唯独某寝室里传来一问一答的声音——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B.倭奴国奉贡朝贺C.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D.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一人答曰:应该用排除法,A和D都先排除,然后看B和C,我记得C是汉元帝时期的,应该是西汉,选B吧!另一人曰:你可真够费劲的,请翻看课本XXX页!
古语云:《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据说某寝室以大考前夜谈为习惯已久,每次都能押到不少考题知识点,吸引了许多其他寝室的人侧耳倾听。一次时至半夜,大家还在讨论,说到某动量守恒的问题,七嘴八舌表达解题思路,隔壁传来一声大吼,应该选B!一时间回归寂静,还是早点睡觉吧……
6、敏感传
一听到某些词汇立刻血压升高,思维混乱,如 * 主义、所得税、纳粹、王安石变法、能量守恒定律……便会产生过激反应,很大声告诉周围人不要再讨论了,让同学倍感莫名。
古语云:大家内心都有些持久而软绵绵的痛楚,可能老在某个知识点上摔跟头,可能摔过之后还老长不了记性。如果没考,就真的是自己的造化。
7、神游传
数学老师在黑板上解复杂的方程,我已经完全沉浸在武侠世界里,刀光剑影,招来招往,沧海一声笑……“张XX,告诉我这道题接下来该怎么解!”四周一片寂静,脑海中应该是大战之后我临风伫立,四周黄沙四起,伤者倒地。其实现实中的情况是我很荣幸被老师点名了!完全不在状态……呆立一分钟,红着脸做下,偷偷小声问同桌:刚才哪道题?
古语云:所谓神游者,乃肉体在教室受苦,而精神千山万水间。神游无伤大雅,但是千万记得元神出窍以后要按时回来,否则该解的题目一个也不会了。
8、小圈子传
自己有自己的小圈子,大课间和吃饭的时候就这么两三个人粘在一起。喜好的对象、讨论的话题、未来的希望基本一致,如果发现谁说的话不是很对路,马上用小团体的价值观衡量一番,然后开个内部批判会发泄情绪。
古语云:小圈子应该积极向上,内心越开放,朋友圈子越大,高考时站在高处看世界,心越宽,成功之路越宽。
10、赖床传
在一阵闹钟刺耳的叫声中勉强抬起惺忪的双眼,一脚飞出,声音距离拉长了1到2米,蒙起脑袋继续回味刚才梦中的美丽片段。闹钟持续响了将近10分钟……忍耐的极限突破以后,我决定振作起来,睁开眼第一件看到的东西是昨天晚上放在枕边的英语书。该死,大脑一片空白,难道一晚上光在梦里捡明星海报把单词全忘了?
古语云:“冲、拼、豁”的疲劳战术不科学,安排好作息时间才最重要。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确保自己“钱途”的唯一途径就是为自己打工。至少,《绝不要得到“真正”工作》(Never Get a Real Job) 的作者斯科特·格柏(
- 1、人要成功需有三本:本人、本钱、本事。本人是指要亲自去了解你所做的业务(产品和服务,甚至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本钱就是要有资本,本事是指你要
- 从意气奋发到难过得几欲放弃,从苦苦煎熬到挣扎站立,从不断的彷徨、曙光、挫败再到曙光再现,我没有退路一路走来,中间结识了很多朋友也看清了很多道
- 纳瓦尔·拉维肯特(Naval Ravikant)离开达特茅斯学院进入硅谷工作,在帮助几家初创公司取得成功后,他找
- 把小菜当大事业来做,两次创业做到第一今年45岁的赵继英来自丽水农村。木匠出身的他,为了创业,只身到扬州闯荡。搞过玻璃家具加工,办过影视厅,在
- 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面临多种难题,尤其是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资金供给紧张
- 今年对“80后”来说意义非凡,他们中间将首次出现30岁群体。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30岁“80后”薪酬不高,恐惧家庭责任,生存状态并不理
- 第一、把握财富的趋势与时机,搭上财富革命的快车。据美国一家研究机构调查,实际上,针对产品而言,60年代,只要做电视机就能够赚到钱。70年代做
- 过去创业的时候,我理解中的创业就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就算你创业成功之后,对人生来讲,可能也是刚刚起步,人生还要经
- 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缺少吃苦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工作生活中稍有不顺便哀叹命运不济。马云认为这样的年轻人难成大器,因为他们虽有锋芒,却缺乏磨
- 因为中国曾经缺乏创业环境,我们的企业家就像个被带进烧饼店的饿鬼,抓到什么吃什么。您要是觉得这么大的一个企业自己玩不转,想找几个帮手,请提前设
- 如果你现在想换工作,跳槽,想从此改变自己,不想浪费未来的30年,那么,就花上分钟的时间,仔仔细细把这篇文章看完。
- 创业成功不在于退出,而在于怎样讲退出故事。下面有两种情形能让你知道我的意思。成功例子1:我有一位朋友有三次退出,现在正在经营他的第四个公司。
- 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希望能影响他人,并激励他人追求梦想。上周,NFL电影公司创始人史蒂夫·萨博尔(Steve Sab
- 文/周鸿祎 我觉得有的人对创业的理解有误区。他们把创业理解成几个哥们开一个公司,回去印几盒名片,我叫董事局主席,你
- 来源:创业邦大家可能看到我的名字会感觉比较奇怪,叫“其实”。虽然我们公司的名字叫东方财富网,但是创业的目标,如果你想的是追求财富的话,那你也
- 在眼下经济不景气的时期,想要推动企业业务的发展有点像在果冻中游泳。在这个时期,没有效率或者反复无常的人绝对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那么创业者应该
- 文/桐花与猫 今天见到单位里一个新报道的学妹,同校毕业,便上前寒暄了几句。看着她青涩叫“学姐”的样子,
- 1881年,一位名叫鲁道夫·卡尔·施泰特的德国青年用了几年的打工积蓄,在他的家乡维斯马市郊区经营起了一家小小的杂货店。施泰特原以为经营杂货店
- 文/夏苏末好友东东去了新公司。我问她感觉如何?她说:“很忙,稍微松懈一点工作就完不成,不过这样也好,刚好锻炼一下。”字里行间里都是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