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名言
位置:首页>> 励志名言>> 职场创业>> 俞敏洪:在改变的时代改变自己

俞敏洪:在改变的时代改变自己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0-08-23 15:53:25 

标签:改变,变革自己,商业政策

——11月19日在创业家传媒5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文/俞敏洪

我们面临一个变革的时代。我有一个比喻,本来你想娶一个女人好好过一辈子,结果娶回家被窝还没有热,这个女人可能就被别人抢走了。在这个时代,任何控制和权威都失去了意义。权威和控制权被消减其实是件特别好的事情,因为在权威和控制的社会里,创新和发展是扯淡。我喜欢微信,不是因为它好用,而是它消减了移动、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让它们失去垄断市场,让中国人民一年省下接近千亿费用。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个人英雄主义重新来临,任何一个个人英雄都有可能出头露面。原来不管你多么英雄,都要权威点头才能露出水面;今天任何人只要有才能,都能找到露面的机会。这五年来,创新和创业人士的不断涌现,是社会更加宽容和灵活的一个显现。移动和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整个社会对创新能力的宽容,对创新能力的支持,让大家有了发现自己的机会,这是特别让人欣慰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时代,生生死死变成了常态,这个时代经济会不断发展,个人成功会不断涌现,但是个人失败也会加快步伐。有太多人可能冒出来,他们比你更厉害,有太多人比你更加知道如何应用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面对这样的时代,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想办法集中自己所有资源,灵活变革,才能继续保持江湖地位;另一种人束手无策,则必须随时做好江湖地位被他人取代的准备。

宁可死在改革的路上,也不死在成功的基因里

失败,不是因为你做出了错误的商业决策。今天,不管你做出多么正确的商业政策,都有可能死掉。因为你计划变革的基因不在原来成功的基因里。原来 * 成功靠个人努力、个人讲课能力、个人辛辛苦苦勤奋的能力,但是今天这种能力没法跟互联网、移动技术相结合。未来想让 * 更加成功,就必须更换我本人的基因,同时更换整个 * 发展基因。原来成功的基因面对新的时代已经不再是新的成功的保障,甚至变成障碍,更换基因这个坎过不去,基本上就要死。

诺基亚是先例,触屏技术是诺基亚第一个发现的,比苹果早很多,但为什么智能手机没从诺基亚出来?因为这与原来的团队基因相抵抗,当整个团队熟悉原有运作系统,并且可以靠原来那一套拿着很多钱过得很舒服时,你让他们改变非常难。

改变有两点:第一,让人重新动脑子。动脑子不是想吃什么饭,穿什么衣,而是变革自己和变革自己做的事情,新的做法,革自己的命,试问,有多少人在重新动脑子?人的惯性思维非常严重的。第二,就算意识到重新动脑子后,行为上能不能改变?这也不太容易。举个例子,我有一个下属非常能干,但是说话总是伤人,我不断跟他谈,他也真动脑子想了,以后绝对不伤人,每次伤人自抽耳光,但是行为惯性经常控制不了,脸都快打青了还改不过来。就算个人行为能改过来,当你还有一个团队时,你能不能把团队思维改过来,这依然是件难事。整体的改革必须靠绝大多数人接受才能够成功。

我的亲身体会:一是改变自己惯性思维非常难;二是意识到不得不变后,行为没有跟上思想变,思想往右,行为往左;三是如果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一致了,怎么动员团队跟我们一起走?这个过程中,你可能失去了很多机会,眼看着一批批新生代把你超过去。诺基亚就是这样被超过去的,苹果将来也会这样。苏宁电器也在面对这个挑战,所以张近东下决心一定要改,苏宁易购不赚钱,改可能是死路,但不改也一定是死路。所以我现在做好了准备,宁可在改革的路上死掉,也不愿死在原来成功的基因里。

前天, * 在人民大会堂召开20周年庆典。所有人在庆祝感慨 * 二十年不容易时,只有我一个人陷入焦虑和痛苦之中,因为我知道未来二十年 * 不好走,过去的成功跟未来的成功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当天晚上,我就把 * 150个重要管理干部拉到北京郊区,封闭思考,讨论未来二十年发展步骤,重建新的商业模式。

到昨天为止,百度、阿里、腾讯全部上了教育平台,三家公司创始人都是我的朋友,却豪不犹豫地冲进了我的领域,他们很不地道也不和我商量一下,我从来不对朋友做这样的事情,但这就是商业。只要看到有机会就去抢,恰恰在抢的过程中新的模式出来了,在你死我活中间这个社会就进步了。所以我不反对这个东西。

下一步我也去抢。 * 培训教育到底是面授教育还是线上教育?地面体验还是线上便捷,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我和我的团队必须认真思考。方向稍微一错几个亿就下去了,回都回不来。而且我背后有三万人的团队,如果我愿意走到,那三万人愿意跟我一起去吗?这可能意味着一半人会失业。社会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变不行,所以遇到再大的困难也需要不断改变自己。

这个世界不断在变,但有些东西你不能变。做一件事时,你必须要考虑是否热爱这件事。我从来没有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就是为了赚钱,最后还能够做得特别成功的。你做的事情一定要从心底认可,有信念的人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不会太容易放弃。

我给自己赋予两个使命:第一必须为中国教育做点事情,这是我一贯的使命,我从来没有说对中国房地产做点事情,中国不需要再多一个房地产商。我对自己定位非常简单,这一生下来,如果给我下个定论,我唯一的希望是教育工作者,我是一个老师。第二,我深刻意识到中国社会变革只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是老师不是知识分子,也不是政府官员,这个力量是中国商业的力量。商业背后是一切人类愿意接受的原则,不要一想到商业,就想到互相欺诈、互相骗钱,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更多的是创造价值。只有中国创业家、企业家越来越多,中国社会才能真正转型。像我这样的人必须为中国商业发展做点贡献,让社会有契约精神,消除特权、平等透明、公平竞争。

我来创业家讲课,是因为这里面的创业者需要各种鼓励,我不懂商业模式,但是我可以鼓励大家热血沸腾一次,让你最后丢了钱也挺开心。在这里我建议大家有几个心态:

第一,不要怕生生死死,做任何事情只要命不丢就行了,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是赤裸裸的,你怕什么?

第二,缺什么东西就去要,就像看见喜欢的女孩就去追,追不上是你运气不够,但是不追一辈子后悔。当年,我最不起眼的学生跟我要资源,第一次时,我不回信。可到第五次时,我必须回信,要不然良心过不去。以前我跟政府部门打电话,对方不同意我就放弃了,后来我就从这个学生身上学会了,一次不行求两次、两次不行求三次,求到第十次,还不行就再请另一个人来求。这个世界上95%事情,只要有勇气和胆量,加上死不要脸就能成功。

第三,紧跟时代,否则不管你做的事情多么牛,多么好,都有可能失败。比如开书店很有理想,但书店都没有办法经营下去了,没有跟上这个时代对于新商业模式和新需求的呼应,跟不上只能退出历史。我现在最担心我跟不上时代,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如果哪一天看到 * 死掉了,只要大家记住俞敏洪还活着就行,我还会努力地东山再起。

最后,变革自己,不要指望任何别人,也不能指望任何人,天下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能挽救我们,只有我们自己。

再次感谢大家!

0
投稿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文/张苗雨狮姐台北有一位建筑商,年轻时就以精明着称于业内。那时的他,虽然颇具商业头脑,做事也成熟干练,但摸爬滚打许多 年,事业不仅没有起色,
  • 历史上,二次创业的典范——同时也是商业之神——范蠡。范蠡字号陶朱公,原乃楚国宛邑人,辅佐越王勾践当上霸主后,立马急流勇退,乘舟到达齐国,决定
  • 读《20 个月赚130 亿——You Tube 创始人陈士骏自传》--Emily 昨晚刚读完“陈士骏自传”。简洁的文字,简单的历程,让我读起
  • 1、越是巨大的冒险,越是需要巨大的谨慎。2、如果注定要做一个商人,那么就要随时准备接受被贪婪打败的命运。3、商道随政道。4、所谓“暗捧”,表
  • 1、破窗理论      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
  • 因为中国曾经缺乏创业环境,我们的企业家就像个被带进烧饼店的饿鬼,抓到什么吃什么。您要是觉得这么大的一个企业自己玩不转,想找几个帮手,请提前设
  •      2011年,坚决辞去了发展还不错的工作。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我在心理呐喊,我要创业!我自负
  •     虽然今年被称作是“最难就业年”,但在广州高校中,却有着这样一群应届毕业生,还未参加毕业礼,他们就已凭着发明或创业
  • 把小菜当大事业来做,两次创业做到第一今年45岁的赵继英来自丽水农村。木匠出身的他,为了创业,只身到扬州闯荡。搞过玻璃家具加工,办过影视厅,在
  •      稻谷脱壳成米,一直以来是我国9亿农民的惯常做法。稻谷在农村加工成米,然后运往城市销售,这几乎是我国农
  •     白手起家,赤手空拳打拼12年,资产上千万。12年前借钱到吉林长春赤手空拳打天下,12年后拥有上千万元资产,她的名
  • 0元起步,28岁就赚了1个亿,这不是传奇,这是事实。23岁首个100万33岁,有的人还在寻觅努力的方向,有的人却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王
  • 确保自己“钱途”的唯一途径就是为自己打工。至少,《绝不要得到“真正”工作》(Never Get a Real Job) 的作者斯科特·格柏(
  •      在我快而立之年的时候也突然的发现曾经没心没肺、半年不打家里一次电话、号称要将漂泊意境进行到底的自己开
  •     我的一个曾经研究创业学的朋友最近也创建了他自己的公司,在创业学术领域有过多年经验和研究的他最终决定离开象牙之塔而
  •        随着改善国民经济体制、支持各级政府发展地方经济、鼓励自主创业等政策的不断 * ,越来越多
  •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调查,对于男人和女人分别来说,一生中最大困难或挑战是什么。入选百分比分最大的别是“创
  • 没有名牌大学的光环,也没有热门专业的背景,大学毕业能如愿找到一份好工作吗?这是我的故事——我和百分之九十的大学毕业生一样,曾经抱着一堆简历,
  • 在巨星陨落、企业蒙尘的时代,中国经理人们心中的“商业偶像”,将会是哪些人呢?以下即是根据反馈资讯获得的一份TOP10榜单。第一位:“工作狂”
  •      一直在论坛混着,想写点东西给相似的人一点鼓励,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刚刚看了一个朋友的呐喊文章,他由于不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励志名言 单词乎 danc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