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地方做大事情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0-08-24 11:25:56
要毕业了,你在网上发帖:“留在北京还是去二线城市?纠结中。”
“北京”切换成“上海”、“深圳”、“广州”也同样成立。这是时代给我们的不大不小不轻不重的命题。
回答千千万,让我们看几个经典的。
留京派:
“北方人只适合北方,北方过得去的城市只有北京。”
“文化氛围好,亚洲第一的图书馆就在这里,随时可以附庸风雅。”
“公园多,适合父母养老。”
反对留京的,则说:
“风沙太大,买辆车还得限行。”
“想多活几年就去二线,为了下一代你就留北京奋斗。”
我的回答是,别人说喜欢不喜欢仅供参考,关键看你是否开心,是否明白什么是心所依归。
“在北京你可以相信梦想”的故事,已经听得太多了。不管是主持人、画家、英语教学专家、企业主,甚至“杰出青年”,励志书总结出相似的路径:出身贫苦,最好是手持放羊鞭长大,来到北京创业,住地下室,吃方便面,历九九八十一难,笑傲都市之巅。
不过,这样的成功版本,调转过来,是否也行得通呢?如果我们一开始选择的不是这浩渺的所在,不是一千只一万只手臂争相着举起简历,高喊:“我的,我的!”不是这硕大无朋的六环路——以天安门为中心,北京城被摊成一张大烙饼,你只是大饼中,不起眼儿的小芝麻。
我的高中同学牛旦旦,走的便是逆其道而行之的成功路。他当年算失败者,去了一家很普通的高校。后来发奋图强考到华中理工大学读研究生。
硕士读完,读博,给命运翻牌的机会来了。选择有二:一、继续留在华工;二、去中科院读博。
后者,听起来有点让人神往,他悠悠地想着,至少以后可以这样跟后代吹牛:“老子还不是混到北京来了!”但且慢,他的思路及时刹住了车:那儿,适合我吗?我喜欢吗?
北京的宿舍让他却了步,二人一间呢;那房价让他却了步,6000多呢(注:这是好几年前的文章),得穷其一生才能买到;环境让他却了步,出门是乱糟糟的大马路,那时候真的还跑马呢。
相形之下,地方高校的生活才是小知识分子该有的生活呀!一个人住一个大房间,敞亮通透;晚饭后溜达一会儿,便可看见绰约的东湖;房价也不贵,彼时才3000多。再加上导师器重,女朋友恩爱……
他选择留下来。
“燕雀之志”,没出息。你会“哼”一声吧。但他清楚,那浩荡的都市,不适合自己。自己的心性、兴趣和能力,与中等城市、中等工作环境相得益彰。(注:这不也是思维里的墙,不拆,行吗?)
10年后,轮到我们羡慕他了:130平方米,小高层,老婆有一个专门的房间练瑜伽,女儿则有儿童房放跳跳虎。有“鸿鹄之志”的心高气傲的才子们在首都正拼得死去活来,而37岁的他已被评为副教授了,负责一个重大的攻关项目,据说也是国家级重点工程。
老观念总教导年轻人迎难而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练就“万人敌”的本领。怎不说世界上别有曲径通幽处,人所罕至的地方,有为我量身打造的人生。
又想起采访过的一个浙江的企业家。他做过木匠师傅,养过长毛兔,种过桑树苗,经历过工厂失火的打击。理想十分远大,却只选择于“小处”做事。不去上海、苏州、杭州这些毗邻的大地方,只待在自己的家乡诸暨。
他做的是“小”生意,为电视机、电风扇、节能灯这样的小家电提供电容器。一个电容器的大小,以毫米为单位,利润以零点几分钱来计算。但这样的“小”生意,他做出了大名堂,年生产能力达6亿只以上,年营业额千万元以上,企业员工200多,不乏残疾人。
大时代需要大建筑、大制作、大剧场、大诗篇,也需要“尚小”的观念。小,意味着脚踏实地,意味着力所能及,意味着不虚荣不盲从,从心而行,从一而终。大,没什么错。但在“巍峨”、“高大”、“壮观”面前迷失、慌乱,搞不清楚状况、拎不清自己的斤两,就是你的错了。
去“小地方”,做“小人物”,成大事业,在当下不失为一种聪慧的人生。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白手起家,从0元到8亿。他只是普通人,你也可以。1979年,周福仁是辽宁海城市一个偏远山村的生产队长。他和村民赶
- 关于创业,马云认为:中国人的创业,关键不在于你有出色的想法、理念或梦想,而在于你是否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地去做它,证明它是对的。他
- 今天的就业环境加上充足的资本市场等催生了一大批跃跃欲试的创业者,以及自由职业者。他们为了自己的人生目
- 《新周刊》:在外人看来,2008年是分众的分水岭,在其后的金融风暴中,公司股价一度受到重挫,而现在,当年的分众似乎
- 来源:商界财视网什么时候适合创业?有人说,随时都可以,事实也确实如此,任何时候,只要有创业的想法,就可以去创业,但是,这样说也显得较为笼统,
- 萨拉·布雷克里,Spanx公司创办人,福布斯富豪榜上最年轻的女性富豪。我们最近一期杂志的世界富豪专题
- 很多人都想创业,但他们似乎又有一个不创业的理由:我没有钱,我要是有钱的话,怎么怎么样……似乎只要有钱,他就一定能创业成功。可是马
- 创业者,并非需要很高的学历,在农村的她,依然能够成功创业。是金子,终究是会发光的。申雨鑫,湖南邵东人,小学文化,14岁出外打工,做过保姆,干
- 时下,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毕业后选择创业的毕业生人数也在逐
- “在开始创业前,什么是你需要知道的?”这些年这个问题我被问到过很多次,不得不承认我的答案一直在变,变得更加成熟。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我无所畏惧
- 最近听说一家创业公司正在进行第三次Pivot。我就在想:这样的转型要进行多少次才够呢?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非常年轻也非
- 第一、把握财富的趋势与时机,搭上财富革命的快车。据美国一家研究机构调查,实际上,针对产品而言,60年代,只要做电视机就能够赚到钱。70年代做
- 大学尚未毕业,白手起家的小伙儿就在郑州买了房和车;他“经手”购买了二百余辆豪车,学校老师也通过他买上了路虎;他不到3年就成立了公司,赚到上百
- 职业人的主要职责就是解决各种各样的企业问题。只有具备了关键的问题解决能力,职业人才能成为职业的。第一种能力是目标关注能力。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
- 为何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三年内大部分失败?为何有的创业者投资上千万,也不能扭转颓势?为何许多从事电子商务的创业者往往半死不活?在创业成本和创业风
- 张津瑞:85后重拾自信,二次创业改变人生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同时,创业者也要丰富自己,随时做好迎接机会的准备。——张津瑞张津瑞,郑州自
- 创业是个艰苦的事情,但收获也大。总的来说就是付出越多,回报也越大。这也大概是为什么今天很多人都想开创自己事业的原
- 读《20 个月赚130 亿——You Tube 创始人陈士骏自传》--Emily 昨晚刚读完“陈士骏自传”。简洁的文字,简单的历程,让我读起
- 广泛的社会关系: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因为自己没有资金实力,他们很难请到或请得起高水平的人才,也没有太多的
- 本文为UberCEOTravisKalanick9月8日在清华的演讲分享。演讲中Kalanick以Uber为例,分享了他的创业过程,以及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