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油工程师到自由撰稿人:我没有秘诀,只有行动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0-08-24 17:05:30
文/李娜
最近,不少读者对我从一个石油工程师,跨界到做全职的自由撰稿人感到很好奇,来问我有什么秘诀;更有一些人看到公众平台可以赚钱,来问我怎样短期内积累到大量粉丝,快速变现?
说实话,我真的没有秘诀,更没有快速变现的秘方。如果你认识我十年以上,就会明白真的做好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对于我们的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哪有什么捷径。
我知道现在有不少这样的课程,教你怎样一个月学会写爆款文章,做到多少量级的粉丝。有鸡汤成功学作者,几乎每一篇推送都是教你怎样成为“厉害的人”,大道理讲得天花乱坠,你听完读完也像被注射了一剂鸡血,全身每个毛孔都被点燃,可是然后呢?
重要的是,你真的行动了吗?早期看不到任何回报的时候,你可以坚持下去吗?
1,成功无法规划,而是水到渠成
做自由撰稿人是我小时候的梦想,30岁这年终于实现了。虽然用到“终于”这样的字眼,对我来说,其实还是来得比预期得要早很多,我很惊喜。
如果说,成功就是可以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可以换取收入,维持不错的生活水准,那么我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比较满意了。
可是,成功是规划来的吗?我曾经也笃信多少岁之前一定要怎样,把人生每一个阶段规划好,按照时间表紧锣密鼓地去完成,才是最高效最成功的人生。
现在我发现,完全不是这样。成功不是规划来的,而是每一天坚持后的水到渠成。
多年前,喜欢玩一款叫“黄金矿工”的单机小游戏,每一个关卡有相应的分数,挖到的金子超过那个分数才能过关。刚开始,我总是紧张地盯着那个分数,心里快速地计算着还差多少分,需要再挖多大的金子,可是通常玩不了几关就“game over”了。
后来干脆不去想分数,不去想目标是多少关,而是每次专注地瞄准金子,结果出乎意料地好。
做事情也是这样。如果你总是盯着目标,想着回报,可能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因为任何一个领域,没有长期的练习和积累,是不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
就写作这件事而言,我写了多久呢?
从2003年开始在学校bbs原创文学版写文章,基本上就保持2-3天一篇的节奏。2007年开始在搜狐博客写,也是平均2-3天更新一篇。累积下来,应该快有100万字了。
那么我第一次通过写作可以变现,是什么时候呢?
是2015年的6月。当时我的公众号开通了赞赏功能,可以收到读者的打赏了。
我记得收到第一个5块钱的时候,奖励了自己一罐可乐,下决心要在公众号坚持写下去。
从2003年到2015年,中间漫长的12年时间,我写作是一分钱收入都没有的。当初一起写博客的朋友,现在生活基本上都进入稳定的状态,90%以上已经不再写作了。
2,比梦想更重要的,是行动
为什么你听了那么多道理,看了那么多鸡汤文,依然没有什么进步?
不是道理不对,也不是鸡汤有问题,而是大多数人只停留在被触动的阶段,没有真的去行动。
其实很多人都是有梦想的,梦想那么锋利那么妖冶,是我们生命的华彩,让我们热泪盈眶。
可是多少人甚至不敢说出来他们的梦想,就像《立春》里的王彩玲,她那么普通甚至粗陋不堪,她的梦想是唱意大利歌剧,这多么可笑,多么痴人说梦。
所以,多数人选择了惊慌地逃窜,逃往功名利禄,逃往结婚生子的安全感,逃到和大家一样,在办公室里谈论房子,股票,孩子的尿片。
这些年,每当我说起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作家的时候,收获的大多是嘲笑。
和同事一起出差,在候机室里看书,被阴阳怪气地讽刺,”哟,真用功。”
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独自一人去食堂吃饭,被认定是“一个不合群的怪人。”
午休时间,关了灯的办公室,人们纷纷铺开行军床睡午觉,在一片鼾声里,我终于有了自由的片刻,开始码字,就这样坚持日更,一天一篇,公众号逐渐上了轨道。
如果你真的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天坚持一件事,你会明白“行动”的真正含义——旁观者看来,500天坚持了同一件事,他们会像拉动快进键一样,看到你坚持500天后的结果。
可是你身处其中,是真实的每一天每一天在做,你无法预知500天后会怎样,你甚至很多时候会怀疑这样是不是错了。就像在哪怕3个月之前,我都没有想到我现在可以做一个自由撰稿人。
这就是行动的魅力。
如果不去做,你永远不知道,在哪一天,哪个时刻,你忽然走到了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如果不去做,你永远走不到量变到质变飞跃的那一天。
3,野心无法成就你,但是热爱可以
前段时间,有一个在国企工作的工程师,他知道我之前也是工程师,所以来咨询我怎样做公众号赚钱。我问他,写作多久了?他说,从来没写过。我又问,打算怎么开始做呢?他说,没有想法,所以问问你。
我很好奇一个不写文章的人,为什么想到做公众号,他说,因为现在看到公众号赚钱快。
我毫不客气地回答他,那你别想着做公众号了。
当你看到别人做一件事赚钱了,想去跟风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晚了。并且,最重要的是,这件事你真的了解吗?你真的喜欢吗?你真的擅长吗?
你应该去做什么?不是目前看起来赚钱的事,而是你真正热爱的事。
野心无法成就你,但是热爱可以。
我身边很多跨界成功的人,都是因为特别热爱一件事,从零开始做起,越做越深入去探索,越探索就做得越好,最终成为领域里的“意见领袖”。
当你真的做特别热爱的事情,才能激发你所有的潜能,召唤你内心所有的力量去做好这件事。
就像我的朋友谈聪,她在北京的时候是一个家具设计师,不久之前回贵阳创业,做的是气球生意,就是给婚礼啊,生日宴会啊布置气球。几个月之后生意就做得风生水起了。
怎样叫热爱一件事?就是你每天做梦都会去想的事。谈聪说她做梦都在布置气球,而我做梦都在写稿子,做选题,编辑公众号。
不过,虽然现在“辞职”、“跨界”、“自由职业”是很时髦的词汇,但是我不建议年轻人盲目辞职转换跑道,或者辞职做自由职业者。
因为真正热爱的事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的,而是需要你不断去尝试;做事情的方法,在不同行业的工作中都可以去学习和积累,一法通则万法通。
先做好眼前的工作,工作之余想一想有什么事吸引你,是你即使没有回报也想去做好的?然后开始行动,每天踏踏实实去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你会发现,有一天你的积累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回报给你不可思议的事业。
所以你问我,如何从一个石油工程师跨界到自由撰稿人?我最大的秘诀,就是行动,是每一天笨拙的坚持。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许家印,男,汉族,1958年10月9日出生,河南周口太康县人,中国着名企业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恒大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广州恒大足球俱
- “5年后,龙湖成为重庆最好的房地产企业之一,10年后成为全国最好的企业之一”。在一个公司成立之初,就说出如此豪言,
- 文/巫小诗 小学的时候练书法,周末要背着墨水瓶去老师家,瓶子没拧紧,墨水把包里的文具都染脏了。于是我生闷气,觉得书
- 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忱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且不说相隔一千多里路,
- 文/王刚有一阵子我工作不顺利,感情又遭到不测,心情失落到了低谷。朋友见我如此,不断耐心开导我。在一次闲谈中,他向我谈起了一位人物:1982年
- 郭明义,1958年12月出生,中 * 员,1977年1月参军,1982年复员到鞍钢矿业公司工作,现任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
- 母亲退休前,一直在陕西汉中一所中学里当了三十多年老师。母亲是个事业心和责任感很强的人。她平时对我们姐妹的管教十分
- 这是一封我父亲写给我的信,我一直当作宝贝似的珍藏着,每次拿出来看,我都感觉到一种沉甸甸的重量。这封信
- 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 文/阿毛两岁之前我们家住的是白墙红瓦的平房,每到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就很害怕,即使开了灯还是觉得阴森森的,妈妈在哪儿,我就要跟到哪儿。厨房
- 唐纳德·布朗,1945年生。1985年考取哈佛大学法学院,52岁开始徒步穿越美国,被美国民众称为“真人版阿甘”。1981年的夏天,36岁的建
- 行笃忠义,悲情接力,留下丝丝感动。破晓时,高迷正,飞雪连天路苍茫,你怀揣工友的血许钱,毅然踏上那条归途路。却不想,死亡的双手不肯数,将你拉上
- 信义兄弟”接力还薪事件回放:2010年2月10日凌晨,南兰高速上发生重大车祸。谁也没想到,为了践行“春节前给民工
- 本文为作家野夫在母亲失踪十年时,写的一篇祭文,江上的母亲,令人动容落泪。文/野夫一这是一篇萦怀于心而又一直不敢动笔的文章,是心中绷得太紧以至
- 文/许琴、宗和80后、上市公司CEO、不善言辞是于敦德身上最为明显的标签,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偶像。25岁,创办途牛旅游网;30岁
- 父亲一定是不在家的。他这时也许正站在5楼或者8楼的脚手架上奋力扔上了又一块砖,擦一擦汗的工夫,就被
- 40岁的时候,他才有了我。按照家乡的风俗,要给左邻右舍送染得红艳的蛋。他兴致勃勃地去市场上买来很多光亮饱满的鸡蛋,自己在家里煮,然后用廉价的
- 一个着名老中医的女儿,天生丽质,因为生在医学世家,自幼就对医术有所感悟。后来小姑娘上了医科大学,又读了研,毕业后
- 有一个人,在你未来到世上时,就把最好的都给了你。你一岁时,他付出了他的夜生活,在你夜夜啼哭的时候,从不敢睡得太熟。你三岁时,他付出了他的男子
- 文/鲁先圣残疾和伤痕,也有另一种解读,可以说成是厄运,也可以说成是上帝的恩赐。可以成为一个人自暴自弃的理由,也可以成为一个人奋发图强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