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人往往不合群?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0-09-21 11:19:46
讲起不合群,大多数人的记忆中一定会有这样的场景:寝室有一学霸,每天7点准时起床去自习,早出晚归。寝室有来串门的同学一起聊天,他基本都不加入。即使我们聊天的时候谈笑很大声,他也好像不为所动,只在干自己的事情。
而也曾经有一个宿舍,宿舍里面6个人。每当宿舍6个人都凑齐的时候,寝室长总会组织大家打牌,或者有时候就大家一起开黑打DOTA。更多时候,大家是相约好一起聚在寝室而非赶巧。
然后,一晚上就这样过去了。
然后,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然后,四年就这样过去了。
大家一定会想,这6个人,大抵都不会混得太好。
但事实往往是一定有1-2个是混得非常好的,他们只是在该融入的时候融入。相比那种极端的书呆子,他们更有自己的策略——所谓融入策略。
合群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中,即大家在干什么,我也就跟着。寂寞和不安往往会驱使人们这样做。但你以为你大学四年不孤单,当你毕业没有工作时,没有老婆的日子你会更孤单。
所以,从根本上而言,你并没有了解自己,并为自己设立一个较远期的目标,导致你的合群仅仅是短视的行为。而融入策略将使你合群于尽可能符合自己目标的事情。举个例子,如果你室友在看综艺节目,你是选择看还是不看?如果你未来也希望从事节目、活动策划之类的工作,那么和他们一起看能让你做更多准备,能让大家的气氛更high,你也能有所收获。这事情说起来比较容易,但实际上很多人想不通。
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外国老师M先生,他已经来到中国大约10年了,主要专业是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看上去非常厉害的样子。然而有一天,我得知他在中国的十年中完全没有学习中文,最多只能听懂部分对话,而自己是不会说中文的。这让我感到十分惊奇,因为在一个国家定居10年却不学习当地语言,不是人们常见的选择。
“为什么来中国这么多年依然不学习中文呢?如果你会中文,岂不是对工作很有帮助?”
他表示,他觉得自己可以用学中文的时间做其他更喜欢的事情,比如研究经济问题和搞乐队之类的。比起学习中文,做其他事情收获更大。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以前一直觉得来到一个新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融入当地生活。融入的方式包括学习当地的语言,了解本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吃当地的食物等等。但现在想来,不尝试融入也有不尝试融入的生活方法,这也许是有道理的。
再仔细想想,这侧面说明经济学的主流都是在西方体系下的,而大多数中国的顶尖学者也热衷于在英文期刊发表文章,这才是他不融入策略的基本出发点。
除了兴趣爱好的狭窄,人们的不融入往往也有素质的缺陷或自制力的问题。比如有人天生不喝酒或者性格孤僻,那这时候,选择不参加酒局或者集体活动也会让他自得其乐,无可厚非。
但更多时候,人们的不融入发生在时间效率的计算上。很多人不参加或者不进行某项行为源于他认为,这段时间我可以做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
比如,中国人在国外通常学习理工科,这其实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全都数学好。和世界上所有人种一样,中国人有人擅长理科,但也有人擅长文科,并不是同质化的。但是中国人为什么出国后更多地学习理工科呢?根本原因还是理工科的融入成本低。数学的世界里,全世界的符号体系都一样。但是涉及到人文领域,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差距就太大了,国人想要融入外国文化难度很高,如果不融入又很艰难,所以还是学理工科好。
更多的时候,人们的时间浪费在了无所事事或者做白日梦中。他拒绝了别人的邀请,并认为自己会去自习,结果在自习的过程中聊天打游戏看视频,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而恶性循环下,他会变得更不愿意参加他人的活动,并以此往复。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文/星云大师小人以己之过为人之过,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过为己之过,每反躬而责己。为人不能没有“品”。没有“品”,就会与现实脱节,与良心相
-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论本领,“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却人缘热闹、口碑吐春,不仅近悦远来,而且事业日上。有的人,论本
- 文/白岩松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面对雄心
- 文/禹正平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有一“镇馆之宝”——跪射俑。它经历了2000多年的岁月,却保存完整,仍然呈现出生动
- 台北有一位建筑商,年轻时就以精明着称于业内。那时的他,虽然颇具商业头脑,做事也成熟干练,但摸爬滚打许多年,事业不
- 成功的道路上,人脉比知识更重要。发展人际关系应当是你优先级最高的事。《不要一个人吃饭》
- 想要快速地和陌生人搭上话?想打破社交聊天中的尴尬局面?如果你不擅长这些,那么,你需要一些巧妙的社交方法。以下6个步骤,助你打破社交僵局,并缓
- 你哭着对别人说,别人会在心里笑你;而你笑着对别人说,别人会在心里流泪,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逻辑。每当受到上司批评的
- 文/孙建勇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彼得·英格伦正式宣布爱丽丝·门罗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已经是斯德哥尔摩时间2013年10月10日13时。按照
- 文/晨风 如何保持朋友,有关乎人品,却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总结一下,有几种处世方式会让人失去朋友。其一、太爱拔
- 文/岳明 跟许多大学生一样,大学刚毕业,美国青年乔·麦库姆斯便跟几位同学一起,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第一家公司的人事
- 1、本事定律永远不要让你的脾气比你现在的本事还大。2、捷径定律大家都在走的捷径,其实是最难的路。3、成长定律成长就是将你哭声调成静音的过程。
- 人情世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属于社会知识的范畴。这些知识大半来源于与不同人群的社会交际,也来源于社会冲突与社会发展。在
- 掌握好道歉的学问,正确地使用道歉技巧,将使你的人生充满阳光。1、了解自己错在哪里考虑一下自己到底在哪里出了错,伤害到了他人。清楚地认识到错误
-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一点力气也不花,也过来了。苍蝇讥笑说:“骆驼,谢
- 要是你以为单靠熟练的技能和辛勤的工作就能在职场上出人头地,那你就有点无知了。卓越的说话技巧,譬如讨好重要人物、避免麻烦事落到自己身上、处理棘
- 文/蔡澜 人活到老了,就学会看人。看人是一种本事,是累积下来的经验,错不了的。古人说:人不可貌相。我却
- 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同学们进入青春期后就一直盼望的“解放证书”,拿到这张证书,就可以告别父母,开始独立生活了。但升入大学后,各种问题扑面而来,如
- 处理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懂得与人相处。人类的关系很奇妙,但绝大部分的人都是通过语言和眼神沟通,怎样巧妙使用你的言语改善你的人际关系?下面给就
- 文/脱不花 当我是菜鸟一只的时候,曾经被发配到远远的一个大客户那里常驻服务。那家公司里有位神一样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