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者与世界相处的十种方式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0-07-16 13:18:20
内向者和外向者看起来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观察他们处理生活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的方式,你可能会发现不同之处。
《科学人》的专栏作者梅丽莎·达尔报道了心理学家小布莱恩的最新性格心理学发现。小布莱恩在他的新作——《我,自己,我们》中写道:内向者在出席隆重会议或者重要场合之前不会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汉斯·埃森克的外向理论和西北大学的威廉·雷维尔的研究表明,在特定场合,内向者和外向者的警戒心理和反应能力是不同的。如果一件东西或者一个场景给了内向者过度的刺激,他们不会觉得兴奋,反而会感觉不知所措,甚至会略感疲惫。
苏珊·该隐在2012年一场题为“内向者的力量”TED演讲中反复强调内向的定义,内向不同于害羞。
苏珊说,“害羞是对社交的恐惧,而内向是不知如何对刺激(包括社交刺激)做出反应。外向者渴望获得更多的刺激,而内向者在安静、低调的环境中更为自在。”
着名的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尽管人有外向倾向或内向倾向,但没有完全的内向者或者完全的外向者,内向者的内向倾向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才会显现出来。
以下是内向者世界相处的十种不同于外向者的方法
1、他们避开人群
“我们跨过20世纪,进入了一个历史学家称之为“个性文化”的时代。苏珊在TED演讲中说,“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商业社会,人们从小城镇蜂拥至大城市,以前与熟悉的人们并肩工作,如今他们需要在一群陌生人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这群人常常是叽叽喳喳的吵闹着,内向者很不适应这种情况,他们觉得他们被孤立了,宁可呆在人少的地方。
2、群聊使他们紧张,深入的谈话使他们健谈
大多数外向者热衷于一群人闲谈,而内向者会觉得这很无聊。在群聊中,内向者经常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内向者的方式:在喧嚣的世界中过安静的生活》一书的作者索菲亚在书中写道,内向者更喜欢深层次的谈话,尤其是关于哲学的。
3、他们在舞台上活力四射——只是不擅长台下的闲聊
“靠口才谋生的人至少有一半是天生的内向者”詹妮弗·卡维拉博士(《安静的力量:内向者与众不同的力量》的作者)如是说。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精心地准备。事实上,很多成功的表演艺术家是内向者。在舞台上,与观众隔离开来,对他们来说远比在台下的交流容易。
4、他们很容易分心,但很少感到厌烦
如果你想考验一个内向者的耐心,只需带他们到一个他们觉得刺激过度的地方即可。由于对环境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内向者在人群中常常觉得心烦意乱、不知所措。
然而,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他们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长达几个小时。他们可以借此机会给自己“充电”。
5、他们更喜欢有创造性的、具体的、独立完成的工作
内向者喜欢自己做自己的事,全心全意地把精力投入到手头的工作中去,当需要做决定或者解决问题时,他们总是要要深思熟虑。因此,在安静、放松的环境中,他们的效率会更高。某些职业——如作家、野外科学家和幕后科技工作者——可以给内向者提供他们喜欢的环境,使他们灵感涌现。
6、在人群中,他们总是最靠近出口
在拥挤的地方,内向者不单单是身体感觉不舒服,而且会尽量向外围挪动来调节这种不适感。他们或者靠近出口,或者在音乐会后排或者坐在飞机上靠近走廊的一侧,以此方法来避免被人群包围。
卡维拉告诉赫芬顿邮报记者,“我们喜欢坐在可以随时撤退的位置上。”
7、他们三思而后行
他们内向的行为习惯为他们赢得了“倾听者”的称号。他们张嘴之前总是会先考虑考虑,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先说出来(外向者常常是这样)。因为这个习惯,他们看起来很安静、很害羞,但这意味着一旦他们开口,他们的言语会更有深度,更有思想,甚至有时会更有力度。
8、他们不像外向者那样易受环境感染
发表在《科学前沿》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脑“反馈”中心处理经验的方式很不一样。外向者通常会因其周围环境产生一种多巴胺,而内向者不会有此种反应。事实上,有内向倾向的人对环境的反馈远不如外向者强烈。
9、他们不喜欢接听电话
大多数内向者拒绝接听电话——即使是朋友打来的——是有原因的。突然的来电会打断他们的工作,或扰乱他们的思路。而且大多数的电话交谈会涉及他们所不喜欢的闲谈性质的内容。内向者可能会让来电转接语音信箱,这样等他们做好谈话的准备时会打回去。
10、独处的时间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时光
苏珊说,“对一些人来说,独处是很重要的,这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时光。”
谈到刺激的时候,内向者都会有所顾忌。赫芬顿邮报的作者凯特·巴托拉特解释得好,她说,“把我们每个人都看做是一杯“能量”,对内向者来说,社交会消耗能量,而对外向者来说,社交会使杯中的能量越来越满。大多数人喜欢这种能量。我们乐于给予,乐于分享。但当杯子空了,我们需要时间来补充能量。”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想让别人欠个人情给你,就要学会吃亏。你吃别人的亏越多,别人欠你的人情就越多,别人欠你的人情越多,就总得卖卖乖,否则就太不通人情!要吃亏,但不
- 每个人都懂得人脉就是钱脉,还有的人说,看见人在动就是看见人在动。不管怎么说,古人也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按西方人的观点,你的未来的成功取决于
- 掌握好道歉的学问,正确地使用道歉技巧,将使你的人生充满阳光。1、了解自己错在哪里考虑一下自己到底在哪里出了错,伤害到了他人。清楚地认识到错误
- 文/戴晓雪 “对不起”让下属说出来不容易,要想出自领导之口就更难。这三个字几乎也是当今老板使用频率最低的词之一。去年,我参加了我
- 文/周礼曾经有个外国影迷好奇地问李连杰:“你认为最厉害的中国功夫是什么?”那位影迷以为李连杰会列举大力金刚掌、易筋经、九阴白骨爪、降龙十八掌
- 文/钟天竺我喜欢吃橘子,而我父亲,再好的橘子也不吃。有时候我们劝他,诸如橘子富含维生素C啊,这个牌子的橘子特别好吃啊。他就强调说:“再好的橘
- 一般人被批评时,心里会不痛快。当一个人去批评另一个人时,也知道对方心里会不痛快。所以,很少有人来批评
- 文/咪蒙父母对孩子的爱,绝对是真爱。哪怕孩子长得再平凡,在父母眼里都是艺术品——孩子一旦进入父母的视野,永远是自带PS和柔光处理的。哪怕再理
- 1、保持友好的灵活性当你与人们发生冲突,更多的是自我主义,而不是问题本身。要学会在生活中的大多数方面保持灵活边通,而不是争斗,这时极为关键的
- 处理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懂得与人相处。人类的关系很奇妙,但绝大部分的人都是通过语言和眼神沟通,怎样巧妙使用你的言语改善你的人际关系?下面给就
- 内向的人喜欢回忆,喜欢独自静静思索。内向的人不愿意有求于人,宁愿自己走些弯路,也不愿主动请他人帮忙。内向的人很要面子,宁愿自己吃些亏,也不愿
- 文/张心悦 说话之前,有三个筛子:真实、善意和价值。真实和善意比较容易理解,而“价值”却总是被很多人忽
- 文/沈文策导读:害羞给很多人带来了烦恼。怎样摆脱害羞,变得更加自信呢?——它只不过是一个坏习惯,通过有规律的练习,改正它就好。大多数害羞的人
- 岁末年初,许多人怀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赶着跳槽。另一方面,许多管理者也在感叹:找到
- 1、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
- 文/鱼顺顺自我意识觉醒,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思想进步,本是好事,但有些人的自我意识过于强悍,就变成了自私自负。幻想一切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如若不然
- 文/茅侃侃无数人问过我,人脉和金钱在创业中哪个重要?我说都重要。他们又问,如果两样只能有一样的话,哪个重要?虽然我觉得这样的问题问得很尴尬,
-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慷慨的人,因为我喜欢送东西给别人。买了新衣服,穿过几次或者根本没穿,不喜欢了就送给表妹。圣诞节、生日聚会收到许多玩具、饰
- 最近我收到一名实习生的来信。信中提到,她已经实习两个多月了,每天好像总有干不完的活儿。负责带她的前辈总是追着问这问那,好像对她特别不放心。即
- 文/沐涵2009年,齐涛读完了中专,由于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所以他很顺利地在一家大型网吧找到了网管的工作。那时,上网的人很多,尤其是一些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