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辱明时乞一官,逢春惆怅独无欢
出自宋代陆游《行在春晚有怀故隐》:
老辱明时乞一官,逢春惆怅独无欢。
旧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萧疏民力殚。
归计已栽千个竹,残年合挂两梁冠。
石帆山路频回首,箭茁蓴丝正满盘。
注释参考
明时
(1).阐明天时的变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 孔颖达 疏:“脩治厤数以明天时也。”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治歷明时,盈缩之度无準。”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治歷明时之本,固在于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隶续·汉沛相范皮阙》:“嗟痛明时, 仲治 旡年。”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志欲自效於明时,立功於圣世。”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
惆怅
惆怅 (chóuchàng) 伤感;愁闷;失意 melancholy 羁旅而无友生,惘怅兮而私自怜。——《楚辞·九辩》 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三国演义》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独无
犹言难道没有。《汉书·王莽传中》:“是时争为符命封侯,其不为者相戏曰:‘独无天帝除书乎?’” 清 赵青藜 《读左管窥·晏婴论》:“况 婴 系本公族,世为列卿,独无社稷责哉?”
陆游名句,行在春晚有怀故隐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