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音出琼瑶疲讽诵,韬轻虎豹贵和亲

出自宋代晁说之《次韵郭帅和杨使者张茶马溪庄诗》:

才气雄豪夙会神,暂劳旌旆远荣身。
使华灿烂高秦岭,笔阵纵横落渭滨。
音出琼瑶疲讽诵,韬轻虎豹贵和亲
何妨戏作蜂腰句,要看时宜折上巾。

查看所有晁说之诗词作品

注释参考

琼瑶

(1) [precious jade]∶美玉

身居锦秀心无爱,足步琼瑶意不迷。——《西游记》

(2) [other's letter,gift or poem of thanks]∶比喻别人酬答的礼物、诗文、书信等

琼瑶满匣

(3) [snow]∶比喻似玉的雪

只见朔风凛凛,冷气嗖嗖,却已琼瑶密布,飘下一天雪来。——《镜花缘》

详细解释

(1).美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毛 传:“琼瑶,美玉。”《南史·隐逸传下·邓郁》:“色艷桃李,质胜琼瑶。”《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面若桃花,眼如秋水,琼瑶鼻子,樱桃口儿。”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又有琼瑶的轩馆同金璧的台榭。”

(2).喻美好的诗文。《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谢惠连“赠别”>》:“烟景若离远,未响寄琼瑶。” 李善 注:“琼瑶,谓玉音也。” 唐 高适 《酬李少府》诗:“日夕捧琼瑶,相思无休歇。” 明 何景明 《酬高新甫》诗:“连篇落落见才华,未报琼瑶祗自夸。”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即将投我琼瑶,依然弄此笔墨,夙心旧习,不能改也。”

(3).喻雪。 唐 白居易 《西楼喜雪命宴》诗:“四郊铺縞素,万室甃琼瑶。”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廓之雪》词:“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 元 耶律金寿 《雪后吟》:“乾坤已落 羲和 手,休更琼瑶陌上行。”

(4).犹玉颜。 明 吴昆麓 《玉包肚·咏泪》曲:“海棠丝界破红粧,梨花雨滴碎琼瑶。”

(5).指仙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这梅窗夜话,兰操春调,和朱絃风外裊……音入蓝桥,响振琼瑶。”

(6). 海南岛 之美称。 郭沫若 《海南纪行·颂海南岛》诗:“自古 琼瑶 称此岛, 珠崖 毕竟占春先。”

讽诵

(1).背诵。《周礼·春官·瞽蒙》:“讽诵诗,世奠繫。” 郑玄 注:“讽诵诗,谓闇读之不依咏也。”《汉书·艺文志》:“ 孔子 纯取 周 诗,上采 殷 ,下取 鲁 ,凡三百五篇。遭 秦 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南史·文学传·任孝恭》:“精力勤学,家贫无书,常崎嶇从人假借,每读一遍,讽诵略无所遗。”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古之言文章者,不专在竹帛讽诵之间。”

(2).朗读;诵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田鹏鸞 ﹞年十四五,初为閽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 明 海瑞 《兴革条例·礼属》:“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覆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大札与《人间世》两本,顷同时拜领,讽诵一过,诚令人有萧然出尘之想。”

虎豹

(1).喻指can{1~1}暴之人。《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韦应物 《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 西京 。”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2).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 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4).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和亲

和亲 (héqīn) 封建君主为了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 (of some feudal dynasties) attempt to cement relations with ruler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the border areas by marrying daughters of the Han imperial family to them 与汉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晁说之名句,次韵郭帅和杨使者张茶马溪庄诗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