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非耳目,况复求音声
出自宋代冯时行《题郭信可琴中趣轩》:
泠泠瓦接吾耳,瓦尘尔非真瓦精。
大音瓦寂无响,瓦砾如雷鸣。
古今滞迷妄,溜溜尘所萦。
落叶随水去,颠风吹残英。
道人了本源,超然契无生。
销溶天所假,浩荡还空明。
视听非耳目,况复求音声。
竹木閟渔社,衡茅落初营。
杖藜候晚收,曳履看春耕。
无为万物逝,不言四时行。
情尘泯绝处,大地皆{经纟换音}韺。
渊明出醉语,能与此理并。
见之偶一笑,呼儿署南荣。
莫作如是观,吾轩本无名。
注释参考
视听
视听 (shìtīng) 看和听 seeing and hearing 视听效果 看到的和听到的 what is seen and heard 以正视听 指视力和听力 eyesight and hearing 视听不衰耳目
耳目 (ěrmù) 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listen and see;ear and eye 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浅 耳目灵光 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one who spies for sb else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音声
(1).乐音;音乐。《周礼·地官·鼓人》:“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公不好音声,不大为居宅,於诸帅中独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
(2).泛指声音。《列子·杨朱》:“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者,谓之闭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这等夜深,只听得岸上女人音声,好似我 倩女 小姐。” 闻一多 《红烛·红豆》:“听他跳激底音声,这般凄楚!这般清切!”
冯时行名句,题郭信可琴中趣轩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 滁州赵学士重修怀嵩楼——— 宋祁〔宋代〕
- 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 佚名〔宋代〕
- 从王彦博觅洞庭柑三首——— 赵蕃〔宋代〕
- 灯夕守舍——— 刘克庄〔宋代〕
- 偈——— 僧义翔〔宋代〕
- 石室——— 陈洵直〔宋代〕
- 正月十一日夜梦与亡友谭德称相遇於成都小东——— 陆游〔宋代〕
- 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 陆云〔魏晋〕
- 予昔为河东漕属吏部郎中吕得和出总漕计与予——— 李复〔宋代〕
-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 魏了翁〔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