晤语初同调,分携便不禁
出自宋代薛师石《送赵主簿》:
内地无烽火,诗人入仕林。
定将咏物意,移作{1-1}爱民心。
晤语初同调,分携便不禁。
卜邻曾有约,久后得相寻。
注释参考
晤语
见面交谈。《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唐 韩愈 《答张彻》诗:“勤来得晤语,勿惮宿寒厅。” 清 黄景仁 《和杏庄赠别》:“晤语不几日,别路愁间关。”
同调
同调 (tóngdiào) 音调相同 same tone 比喻志趣或主张相同的人 person with same common purpose or taste 引为同调分携
离别。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洞中屐响省分携,不是花迷客自迷。” 宋 吴文英 《风入松》词:“楼前緑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清 秋瑾 《失题》诗:“惜别阶前雨,分携水上萍。”
不禁
不禁 (bùjīn) 抑制不住,不由得 can not help;can’t refrain from 不禁失笑 不禁鼓起掌来 不禁不由薛师石名句,送赵主簿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 10畅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