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亭临峭绝,霜嶂起嶙峋。
出自宋朝陆游《题柴言山水》
草亭临峭绝,霜嶂起嶙峋。
危磴傥可上,老夫思卜邻。
注释参考
峭绝
(1).陡削耸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城在 川 北源上,高二十丈,南北东三箱,天险峭絶。”《新唐书·南蛮传下·扶南》:“居山穴,四面峭絶,人莫得至。”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石洞方广可三丈,左壁峭絶直出。”
(2).形容性格严正。 宋 叶适 《<东溪先生集>序》:“ 庆元 元年,还至 南徐州 ,病甚,腰膂不能据身,脉乍有乍无,神将离形,犹峭絶凛立,谆谆皆仁义语。”
嶙峋
嶙峋 (línxún) 形容山石峻峭、重叠 (of mountain rocks,cliffs,etc.)jagged;rugged;craggy 岭巆嶙峋,洞无涯兮。——《汉书·扬雄传》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司空图《诗品》 怪石嶙峋 形容人消瘦或刚直有骨气 (of a person )bony;thin 瘦骨嶙峋陆游名句,题柴言山水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