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北幽亭愿证因,他生此地却容身。
出自唐朝司空图《证因亭》
峰北幽亭愿证因,他生此地却容身。
上方僧在时应到,笑认前衔记写真。
注释参考
证因
证知因果。 唐 司空图 《证因亭》诗:“峰北幽亭愿证因,他生此地却容身。”
他生
来生,下一世。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一:“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宋 王安石 《文师神松》诗:“磊砢拂天吾所爱,他生来此听楼鐘。” 清 周亮工 《得儿书深悯其意作此寄之》诗:“善恶不知何所教,他生与尔再为缘。”
此地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容身
容身 (róngshēn) 在某处勉强居住、生活,安身 shelter oneself 无容身之地司空图名句,证因亭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 洞户二十二韵——— 温庭筠〔唐代〕
- 和富谷馆书事——— 苏颂〔宋代〕
- 青鹢——— 李群玉〔唐代〕
- 题坡公赠郑介夫诗三首——— 刘克庄〔宋代〕
- 题豫章杨季子水北山房——— 潘纯〔元代〕
- 晚春卧病喜振上人见访——— 李益〔唐代〕
- 杂剧·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李唐宾〔元代〕
- 先人尝宰贵池今二十五年矣舟行经此不胜黯然——— 蔡戡〔宋代〕
- 杨谨仲和顷者三诗见贻复次韵六首——— 赵蕃〔宋代〕
- 箴仲殊——— 孚禅师〔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