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无利亦无名,圆顶方袍自在行
出自宋代释德辉《辞世偈》:
一生无利亦无名,圆顶方袍自在行。
道念只从心上起,禅机俱向舌根生。
百千万劫假非假,六十三年真不真。
今向无名丛内去,不遗一物在南屏。
注释参考
一生
[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all one's life] 整个生命期间
详细解释一辈子。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余亲见所识者数人,了不奉神明,一生不祈祭,身享遐年,名位巍巍,子孙蕃昌且富贵也。”《晋书·阮孚传》:“ 孚 性好屐……或有诣 阮 ,正见自蜡屐,因自嘆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 明 刘基 《渔父词》之二:“红米饭,紫蓴羹,自是无愁过一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一生耿直,赤胆忠心。” 老舍 《正红旗下》二:“他们的一生象作着个细巧的,明白而又有点胡涂的梦。”
无名
无名 (wúmíng) 没有名称或名声 anonymous;nameless;unknown 师出无名 没有缘由或说不清缘由的 uncalled-for 无名火方袍
(1).僧人所穿的袈裟。因平摊为方形,故称。 唐 许浑 《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诗:“云斋曾宿借方袍,因説浮生大梦劳。”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僧 从诲 ﹞累年供奉,望方袍之赐,以耀法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道人灵一》:“一食自甘,方袍便足;灵台澄皎,无事相干。”
(2).借指僧人。 唐 司空曙 《题凌云寺》诗:“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赞皇 李公 之镇 浙 右,以 南朝 众寺,方袍且多,其中必有妙通《易》道者。因帖下诸寺,令择一人,送至府中。”
自在
自在 (zìzài) 自由;无拘束 free;unrestrained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唐· 李咸用《游寺》 安闲自得,身心舒畅 comfortable;at ease 他心中好不自在 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 freedom of wordly cares释德辉名句,辞世偈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