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万像之根源,识诸缘之窠窟
出自宋代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山肥拥云,水明濯月。
动随偏正往来,静见离微出没。
得万像之根源,识诸缘之窠窟。
相随来也,不遗毫忽。
注释参考
根源
根源 (gēnyuán) 使事物发生的根本原因 root 犯错误的根源 起源(于);发生(于) rise from;originate from 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诸缘
佛教语。指色香等百般世相。此种种世相,皆为我心识攀缘之所,故称诸缘。《楞严经》卷一:“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诸缘,缘所遗者。” 宋 苏轼 《和陶杂诗》之九:“思我无所思生,安能观诸缘。” 清 顾炎武 《应州》诗之一:“顿觉诸缘减,临风独洒然。”
窠窟
动物栖身之所。喻指事业。 宋 王安石 《雨霖铃》词:“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
释正觉名句,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