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出自魏晋陶渊明《咏贫士 其一》: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注释参考
力守
坚守。《商君书·开塞》:“今世彊国事兼併,弱国务力守。”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三:“国内的新文学为什么不满意于旧人?旧人们为什么要力守故垒?”
故辙
故辙 (gùzhé) 旧的车迹旧路。比喻常规、旧法 old way;old rut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晋· 陶潜《咏贫士诗》岂不
岂不 (qǐbù) 难道不…?怎么不…? wouldn’t it result in 岂不容易?知音
知音 (zhīyīn)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a friend keenly appreciative of one’s talents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知心朋友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不存
(1).不存在。《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2).谓危险。《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卒然遇軼才之兽,骇不存之地。” 颜师古 注:“不存,不可得安存也。”
已矣
已矣 (yǐyǐ) finish;be over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何所
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陶渊明名句,咏贫士 其一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