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府当年日辇襄,隐然一柱在明堂。
出自宋朝范仲淹《依韵答青州富资政见寄》
枢府当年日辇襄,隐然一柱在明堂。
亲逢英主开前席,力与皇家正旧章。
直道岂求安富贵,纯诚惟欲助清光。
龚黄政事追千载,齐鲁风谣及万箱。
伟望能令中国重,奇谋曾压北方强。
故人待看调元后,乞取优游老洛阳。
注释参考
枢府
主管军政大权的中枢机构。 宋 代多指枢密院, 明 和 清 初多指内阁, 清 雍正 以后多指军机处。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曹侍中 在枢府,务革侥幸,而中官尤被裁抑。” 宋 陆游 《贺张都督启》:“恭审诞膺册书,首冠枢府。”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爹爹,你藏器待沽,终须有日登枢府。” 清 汪懋麟 《新岁荷真定公寄书并二律见问次韵酬谢》之二:“枢府紓筹策,官斋尚咏诗。”
当年
当年 (dāngnián) 过去某一时期 in those days 故先生者,当年而霸,楚庄王是也。—— 汉· 韩婴《韩诗外传》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当年,这儿还没有铁路 又指某人的事业、活动或生命的那个全盛时期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他正当年,干活不知累 当年 (dàngnián)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the same year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隐然
隐然 (yǐnrán) 隐隐约约的样子 faint 隐然可见一柱
(1).一根柱子。亦指象柱子的东西。 汉 王充 《论衡·谈天》:“石之质重,千里一柱,不能胜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江陵 有臺甚大,而有一柱,众木共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雷书》:“ 大中祥符 间, 岳州 玉真观为火所焚,惟留一柱。”《宋史·乐志十七》:“设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
(2).喻能担当重任,独力支撑局面的人。 唐 张祜 《读狄梁公传》诗:“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阁下为南溟之鹏,作中天之一柱。”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八:“代许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抚三辰。” 陈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寿祝辞》:“一柱南天欣老健,英雄肝胆福寿全。”
(3).指旧式账簿或清册里的一个项目。旧式账目分旧管(原有的)、新收(新收进的)、开除(支出的)、实在(剩下的)四项,称为“四柱”或“四柱清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拿过来一看,就是 张鼎臣 交出来的盘店那一帐本,内中一柱一柱列的很是清楚。”
明堂
明堂,明唐 (míngtáng,míngtáng) 〈方〉∶打晒粮食的场地;院子 courtyart;ground for drying grains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 palace (in ancient times, a place for an emperor to declare punishment and prize or instructions)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范仲淹名句,依韵答青州富资政见寄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