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爱你的感情就如流水一般缠绵悱恻,纯净悠长。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注释
《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这首诗是南朝民歌。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下,往。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清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
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尽日:整天。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
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海水一样悠长。

西洲曲问答

问:《西洲曲》的作者是谁?
答:西洲曲的作者是南朝民歌
问:西洲曲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西洲曲是南北朝的作品
问: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出自 南北朝南朝民歌的《西洲曲》
问: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的下一句是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问:出自南朝民歌的名句有哪些?
答:南朝民歌名句大全

西洲曲赏析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5]

  《西洲曲》在艺术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门中露翠钿”一句,生动形象地通过动作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

  第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开门迎郎”场景中,四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出门采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

  第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诗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诗以“难解”著称,有研究者将其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比如关于此诗的叙述视角就有不同解读,多数人从女子的视角来理解,也有人从男子的视角入手,认为“忆梅下西洲”中的“梅”指代男主角所寄情的心上人。常言道,诗无达诂,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也可以尝试多种新的视角,从而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感皇恩 夏日,同延陵君遇签事顺之心远堂,
    书叶散芸香,牙*无数。案上藜羹当膏乳。地偏心远,日与圣贤晤语。市声飞不到、横披处。一炷龙涎,满瓯春露。旋埽幽轩约宝住。清谈有味,总是故家风度。子云亭户好、龙津路。
  • 庆云见
    礼成中岳陈金册,祥报卿云冠玉峰。轻未透林疑待凤,细非行雨讵从龙。卷风变彩霏微薄,照日笼光映隐重。还入九霄成沆瀣,夕岚生处鹤归松。
  • 颂古四十五首
    是定出得不得,关捩初无多子。文殊神通太过,罔明轻轻弹指。
  • 乌程水楼留别
    悠悠千里去,惜此一尊同。客散高楼上,帆飞细雨中。山程随远水,楚思在青枫。共说前期易,沧波处处同。
  • 颂一百则
    三界无法,何处求心。白云为盖,流泉作琴,一曲两曲无人会,雨过夜堂秋水深。
  • 醉倒
    日晴空乐下仙云,俱在凉亭送使君。莫辞一盏即相请,还是三年更不闻。
  • 杨梅
    火齐无光荔实圆,未觉先说齿流涎。唤回天竺三年梦,参透披云一味禅。
  • 楼上
    标签:忧国忧民
    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 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
    建策移汉都,奉春缘衣布。除地愿见公,乃以舍人故。满船载明月,且复酌清酤。平旦袯襫出,牛羊下来暮。定境要两言,出处非并趣。执臂欣逢迎,秋兰在堂下。破甑雨生衣,蹇不改兹度。危莫如人心,难莫如行路。成事安得悔,来者其可悟。收拾不须陈,千言一弃屦。开门见井市,终岁纷遑遽。闭门面墙壁,少日丰暇豫。
  • 送胡双湖归新安
    城南讲太极,寒泉参近思。古人学道志,千里焉得辞。{上山下欹}嵚入闽录,泱漭游湘诗。共惟紫阳翁,跬步怀亲慈。亲在望云想,亲去庐墓悲。往迹尚历历,流风讵应衰。紫阳有学子,绰绰醇儒姿。手攜图象编,来扣文公祠。为我再月留,着意窥精微。理象本一原,体用非殊岐。精爽谅有迪,涣然契深期。末流学易偏,此语慎勿疑。今晨出别语,怆然叙心知。家君授余学,感子为发挥。母茔有双湖,筑室吾将依。愿子识一语,晨昏奉无违。闻君陈大义,临分重含悽。顾惟双湖象,在易已具垂。八卦各具体,惟水独两之。两间水为月,圣贤常取斯。坎水与兑泽,行止固有时。说从止处得,险与行相随。居原丽泽占,讲习相涵滋。行观游水至,德行宜常持。易道静自悟,动焉谨知几。乾坤胞与同,干蛊子职宜。悠悠大化运,勉勉前修追。愧予望道邈,愿君锐前驰。浩歌祝融章,远送之武夷。更浥寒泉润,注彼双湖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