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
浮世事,俱难必。人纵健,头应白。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翻译和注释
译文
谁说老天爷无情,老天爷懂得殷勤地挽留客人。春天到了,天气渐渐变暖,因为什么,早晨还飘着雪花。你如今是遇到好的机会,一定会青云直上。我则应当告老还乡。恐怕隔一段时间,再想举杯共饮时,但远隔云山,再也无缘相会了。
这种复杂的世事,都很难断定怎样发展,谁能知道你我今后是怎么样呢?即使我们今后会有举杯共饮致使,即使两方都还健在,但恐怕我们到那时都已白发苍苍了!我们为什么要放过这一醉方休的良机呢?这样的挚友欢饮,实在太难寻求了。我们用不着向倾心爱慕的友人倾诉离别之苦,话未出口,双眼已满含泪水,睫毛上挂上了滴滴泪珠。你要来信,我要回音,鱼书往还,友情永存。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为《上江虹》,后改今名。柳永始填此调,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文安国:文勋,宇安国,官太府寺丞。善论难剧谈,工篆画,苏轼曾为他作《文勋篆赞》。
底事:就是“何事”、“为什么”。
纡:系,结。组绶:官员系玉的丝带。
耽:沉溺,入迷。泉石:山水,这里指归隐之地。
凝:聚集,集中。
新燕:来信。
音书:音讯,书信。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问答
问:《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的作者是谁?
答: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的作者是苏轼
问: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是宋代的作品
问: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 出自 宋代苏轼的《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
问: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 的下一句是 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
问:出自苏轼的名句有哪些?
答:苏轼名句大全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赏析
由于苏轼“口快笔锐”,所以屡遭挫折、外放,熙宁七年(1074)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今山东诸城),一路上留下许多书法感慨的诗词。熙宁九年(1076),文安国因事来密州,两人情投意合,深谈契机,正月十三日,文安国还朝,苏轼设宴相送而有此作。
- 十月旦读子美北风吹瘴疠羸老思散策之句初寮囚山无他谋,治生出下策。载之百漏船,吹以无孔笛。一饱久定矣,誓不为欣戚。家山天一方,何地休行役。天真调伏予,中岁遭远谪。养成一牯牛,露地见纯白。
- 妙严禅寺宿雾酿成三日雨,晓风鏖退一天云。落花院宇浑无事,闲拂碑尘看断文。
- 秋胡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寄言飞鸟,告余不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乃在大诲隅。灵若道言,贻尔明珠。企予望之,步立踟蹰。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 水龙吟古来皂夷狄难驯皂,射飞皂择皂天骄子。唐家建国,北边雄盛,无如颉利。万马崩腾,皂旗毡帐,远临清渭。向郊原驰突,凭陵仓卒,知战守、难为计。须信君王神武。觇虏营、只从七骑。长弓大箭,据鞍诘问,单于非义。戈甲鲜明,旌麾光彩,六军随至。怅敌情震骇,鱼循鼠伏,请坚盟誓。
- 閒居杂咏三十二首礼维礼以维其心,在心无不敬。非此勿言动,非此勿视听。
- 送王周归江陵早修天爵邀人爵,才近耆年便引年。出处对扬多称职,始终操履众推贤。鉴湖贺老非陈迹,荆渚朱公合比肩。此去优游益吟咏,枝江集外别成编。
- 次韵呈杨秘书杞人惧天压,夸父追日走。智微思远道,力不扶戾斗。岂非志士节,犹在君子后。恭惟鲁东家,用大无不有。尤时甚援溺,慕主工自牖。时难亦勇退,义合岂株守。高第多伟人,言仕辄遭否。嗟予本何能,过涉欲濡首。
- 秋日遣兴门前白水映青山,草满荒庭书掩关。莫恨穷居穷到骨,平生未有此情间。
- 杏梁燕(寓解连环)小楼春浅。记钩帘看雪,袖沾芳片。似不似、柳絮因风,更细与品题,屡呵冰砚。宛转吟情,纵真草、凤笺都遍。到灯前笑谑,酒祓峭寒,移尽更箭。而今柳阴满院。知花空雪似,人隔春远。叹万事、流水斜阳,谩赢得前诗,醉污团扇。脉脉重来,算惟有、画阑曾见。把千种旧愁,付与杏梁语燕。
- 应天长(断桥残雪)甃澌冱晓,篙水涨漪,孤山渐卷云簇。又见岸容舒腊,菱花照新沐。横斜树,香未北。倩点缀、数梢疏玉。断肠处,日影轻消,休怨霜竹。帘上涌金楼,酒滟酥融,金缕试春曲,最好半残鳷鹊,登临快心目。瑶台梦,春未足。更看取、洒窗填屋。灞桥外,柳下吟鞭,归趁游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