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九日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有时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去北,日西匿。
贺新郎 九日问答
问:《贺新郎 九日》的作者是谁?
答:贺新郎 九日的作者是刘克庄
问:贺新郎 九日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贺新郎 九日是宋代的作品
问: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出自 宋代刘克庄的《贺新郎 九日》
问: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的下一句是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问:出自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
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贺新郎 九日赏析
上片首句很有分量。“ 湛湛长空”是登上高楼放眼眺望所见,展现出开阔的空间,而用“黑”字描绘黄昏,显然是用夸张的笔法表述心情的沉重。然后以“更那堪”为枢纽,转出“斜风细雨 ”,笔调忽转细腻。“乱愁如织”,比喻贴切,充满了低沉的情调,而接下来的几句又以磅礴的气势扫荡了这种低沉 。“老眼平生空四海 ,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浩荡”二字,既描绘出千崖秋色,也抒发了开阔胸襟,一语双关。接下来,由“浩荡”较为“凄凉”的同时,立即用齐景公牛山滴泪的典故,反衬自己由于感慨神州陆沉而滴下的忧国之泪,其性质与程度是难以比况的,因此“凄凉”又立即转成了悲壮。文章贵有波澜,如此跌宕顿挫,才能把作者胸中的感慨抒发透彻。
下片承“白发书生”进行发挥,从今昔对比中发出了深沉的叹息:“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主要是抒写自己少年时的豪情才气,并进一步突出如今的满怀家国之恨。下边更引出了“常恨世人新意少”的名句。何以见得世人少有新意?“ 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这里用的是“孟嘉落帽”的典故。用典故贵有新意,大家手笔,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刘克庄嘲笑世人缺少新意,这本身,也未尝不是一点新意。下边写出饮酒,语颇颠狂,好象词句本身也浸透着几分醉态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作者以“白发书生”自称,已经感到“ 满怀萧瑟了。”赏花饮酒,聊以自慰。但是,萧瑟岑寂之感是破除不了的,仔细体味起来,词句之中仍然隐含着悲凉的情调。“ 鸿并去,日西匿”的结尾,写天际广漠之景物,与首句相呼应。刘克庄的词眼界力求开阔,胸襟力求高旷,以达到雄健豪壮的格调 ,他的这一追求 ,在这首《贺新郎》里已经得到了体现。即用豪放笔,又恰当地穿插细笔把“大声”和“小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欲托朱紶写悲壮”的目的。
- 新安道中玩流水一渠春碧弄潺潺,密竹繁花掩映间。看处便须终日住,算来争得此身闲。萦纡似接迷春洞,清冷应连有雪山。上却征车再回首,了然尘土不相关。
- 绍兴癸亥余以进士来临安年十九明年上元从舅随计当时入帝城,笙歌灯火夜连明。宁知六十余年后,老眼重来看太平。
- 瑞鹧鸪慢/瑞鹧鸪北暴东顽,纳款慕义争来。日新君德更明哉。歌咏载衢街。清宁海宇无馀事,乐与民同燕春台。一年一度上元回。愿醉万年杯。
- 龙隐岩何年此地蛰飞龙,石壁蜿蜒尚有踪。为报龙公莫贪睡,郡人于尔卜凶丰。欲访真仙小有天,路穷崖绝俯灵泉。相君聊试济川手,翳凤骖鸾尽有缘。
- 点绛唇今古凡花,词人尚作词称庆。紫薇名盛。似得花之圣。为底时人,一曲稀流咏。花端正。花无郎病。病亦归之命。
-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正(古有正王,能正慎恭和以安上下,故为《至正》之诗一章四韵八句)为君之道,何以为明?功不滥赏,罪不滥刑;谠言则听,谄言不听;王至是然,可为明焉。
- 姑苏台南宫酒未销,又宴姑苏台。美人和泪去,半夜阊门开。相对正歌舞,笑中闻鼓鼙。星散九重门,血流十二街。一去成万古,台尽人不回。时闻野田中,拾得黄金钗!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五竹坞空陂放修竹,肃肃复冥冥。莫除坞外笋,从使入园生。
- 喜彬上人见访高吟欲继沃州师,千里相寻问课虚。残腊江山行尽处,满衣风雪到闲居。携来律韵清何甚,趣入幽微旨不疏。莫惜天机细捶琢,他时终可拟芙蕖。
- 题演法观国虽褊小亦封除,疏奉仙灵意气馀。犹有黄冠说前日,开元曾是天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