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云松令·枕函香
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
何处吹1|1箫,脉脉情微逗。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翻译和注释
译文
枕头上还留有余香,花径里尚存春意。那梨花一夜之间在东风中飘落,病酒之后的黄昏恍惚间与她相遇,仿佛来到原来相约的地点,在夕阳下细语绵绵。
而今却银屏重掩,影支形单。在孤单单中又听到了脉脉传情的箫声。此时正月照在那红豆蔻之上,那时曾月下相约,如今月色依然,人却分离,她是否依然依稀如旧?
注释
鬓(bìn)云松令:此调一作《鬓云松》,又名《苏幕遮》,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双调,上、下片各七句,共六十二字。各片第二、四、五、七句押韵,均为仄声韵
枕函(hán):古代陶瓷枕或木枕中空如函,可做成抽屉,存放贴身物件,是为枕函,可代指枕头。
花径:花间的小路。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
漏(lòu):泄露,这里指春光泄露,杜甫《腊日》有“侵脸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依约:仿佛。
絮(xù)语:连续不断地说话。
薄(bó)寒:微寒。
病酒:饮酒沉醉或谓饮酒过量而生病。
刬(chǎn)地:无端地、平白地。
逗:引发、触动。
红豆蔻(kòu):植物名。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花·红豆蔻》:“红豆蔻花从生……穗数十蕊,淡红鲜妍,如桃杏花色。蕊重则下垂如葡萄,又如火齐璎珞及剪彩鸾枝之状。此花无实,不与草豆蔻同种。每蕊心有两瓣相并,词人托兴日比连理云。”
鬓云松令·枕函香问答
问:《鬓云松令·枕函香》的作者是谁?
答:鬓云松令·枕函香的作者是纳兰性德
问:鬓云松令·枕函香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鬓云松令·枕函香是清代的作品
问:鬓云松令·枕函香是什么体裁?
答:词
问:枕函香,花径漏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枕函香,花径漏 出自 清代纳兰性德的《鬓云松令·枕函香》
问:枕函香,花径漏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枕函香,花径漏 的下一句是 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问:出自纳兰性德的名句有哪些?
答:纳兰性德名句大全
鬓云松令·枕函香赏析
上阕从痴情人忆的感受写起、“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起首四句写回忆里的室外情景:荏花径泄露春光,枕头都留有余香的美好日子里,他与伊人在黄昏时见面,絮语温馨情意绵绵。这里运用“梨花”、“瘦”等意象暗喻了她也为相思而受尽煎熬。此中情景都是想象之语,而以实笔出之。
下阕阳句写别后词人相思成痴、痴情人幻的迷离之景。前两句写她在闺房里,寂寞地掩着屏风,青绿色的衣袖低低垂下.似是欲说还休。后两句,词人心魂则由彼处,倏然飞回此处。写这时候他依稀听到了她那脉脉传情的箫声,只是不知人在何处。“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情转温软醉人。“肠断月明红豆蔻”,接下来一句则再由幻境回到现实。写如今夜色沉凉,月光照在院中的红豆蔻上,那红豆蔻无忧无虑开得正盛,让人触景伤情: “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于是又联想到曾与她同处在月下的情景,而如今月色依然,入却分离。月亮永恒,恋情却苦短,在这月的孤独落寞中,昔日繁华凋零,词人反问这句清丽而沧桑的“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比起“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更显情深、意浓,凄凄惨惨戚戚历历可见。
全词虽迷离恍惚,但层次分明。上阙起始于这痴情人幻的感受。先写室外情景;下阙则是转回到室内的描写,以反诘的收束,将其如痴如幻的情怀表达的更为透彻。该词描写月夜怀念所爱之人的痴情,柔情婉转,语辞轻倩,似丽人姿容初展,风神微露。
- 垂虹四岸俱地只有天,烟樯如雨落鸥前。不知笠泽翁何许,波上清风一万年。
- 赐僧义澄止观心地法,色相本皆空。禅慧明宗性,超然万法中。
- 东村野人知我出门稀,男辍鉏耰女下机。掘得茈菇炊正熟,一杯苦劝护寒归。
- 寄柳道传黄晋卿两生太璞散已久,鸿甄疑未均。惟有砥砺志,搜剥得其纯。勿以珪璋质,顽石置勿陈。君揽国香蕊,每与荆棘邻。荆棘岂不刺,反以扬素尘。
-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一合乾坤贮鬼神,入虚何敢谓无人。暗中射鲋谁知见,绕市青衣说与人。
- 郴州换印缄遣之际率成三韵,因寄李二兄员外使君缄题桂阳印,持寄朗陵兄。刺举官犹屈,风谣政已成。行看换龟纽,奏最谒承明。
- 菩萨蛮(残春)杨花飞尽莺声涩。杜娟唤得春归急。病酒起来迟。娇慵懒画眉。宝奁金鸭冷。重唤烧香饼。著意炼龙涎。纤纤手逴烟。
- 垂虹亭凭虎蝃蝀逼人寒,中有危亭百尺宽。天接水腰呈绝景,风回帆脚涨狂澜。半稿落日吟将就,一抹晴烟画亦难。不是酒杯今日窄,直须邀月上栏干。
- 登郡谯偶见姜应明司马醉归苍然莫色映楼台,江市游人夜未回。何处酒仙无一事,肩舆鼾睡过桥来。
- 和李秀才雪中求酒雪英飘洒绕虚廊,晓景沉沉朔吹狂。银阙晶荧标帝里,桂华纷糅认仙乡。少年风味新吟动,老叟襟怀万事忘。自倒空罇酬绝唱歌,书帏聊得泛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