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楼头上有三冬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
回头肠断处。却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菩萨蛮问答
问:《菩萨蛮》的作者是谁?
答:菩萨蛮的作者是孙洙
问:菩萨蛮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菩萨蛮是宋代的作品
问:楼头上有三冬鼓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楼头上有三冬鼓 出自 宋代孙洙的《菩萨蛮》
问:楼头上有三冬鼓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楼头上有三冬鼓 的下一句是 何须抵死催人去。
问:出自孙洙的名句有哪些?
答:孙洙名句大全
菩萨蛮赏析
起首“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摧人去!”这两句是牢骚话:刚刚二更时分,城楼上还要敲三通鼓才天亮,何必这么死命地催人走呢!据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四,翰林学士孙洙某晚正太尉李端愿家欢宴,有美女侍妾奏乐助兴,恰逢此时朝廷宣召,心下不愿,故出怨语。“何须抵死催人去”就是本此而发的牢骚。说:“尚有三通鼓”,而不说已过二更,表示离天亮还早,希望多玩一会儿。但留连不舍之意横遭阻抑,自然转化为憾恨之情。“抵死”,犹言死命、拚命,形容竭力。对于皇帝宣召,竟是如此不情愿,可见这夜宴是何等令人留恋。“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一边匆匆上马,一边却还恋顾那美妙的琵琶声,深以未听到曲终为憾。琵琶的诱人魅力来自那位弹奏的女子,言外蕴含着对其人的深情眷恋。然而迷人的女乐,终究抵不住皇命的催逼,他只得无可奈何地上马离去了,但那声声琵琶似乎一直萦绕耳际。上片四句,一气流注,节奏快速,皇命催人、刻不容缓的气氛顿出,从而反衬出词人不愿从命而又不敢违命的矛盾感情。
过片写主人公恋恋不舍,人虽已上马,心尚留筵间,一路上还出神地回头凝望。但马跑得快,老天更不凑趣,又下起蒙蒙细雨,眼前只觉一片模糊,宛如织就一张漫天的愁网,连人带马给罩住了。“廉纤雨”,蒙蒙细雨。“无边丝雨细如愁”,这廉纤细雨,既阻断了视线,又搅乱了心绪;借景语抒情,情景凑泊而有酝藉之致。“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玉堂,翰林院的别称。玉堂供职是作者平时所自以为宋宠的,此夜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聊和索寞。从一个充满美酒清歌的欢乐世界,硬生生地被抛到宫禁森严的清冷官署,其懊丧和恼恨可想而知。“玉堂今夜长”,大有长夜难捱之感。对照开头“城头尚有三通鼓”,同时对于时间的感受,竟有如此不同的心理变化。这一起一结也自然形成两种情境的鲜明对比,使这首小词首尾相顾,有回环不尽之妙。
-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三凤凰台凤鸟久不至,斯台空复高。何年种梧竹,特地翦蓬蒿。白水来无际,青山转几遭。南游且未返,江海共滔滔。
- 宝相花谁趱珍芳态度呈,风香露色谩敷荣。纵矜百媚留春色,难压群花殿晚名。暗绿园林黄鸟静,嫣红篱落粉机明。禁持光景无多日,冶艳随飘逐雨晴。
- 雪晚天冥漠霰初飞,皓皓出颜复水湄。莫遣瑶林生染污,却忧云路隐巇危。寒侵夜褐樽前觉,春入晴檐枕上知。忆得梁园探花早,十年泪眼看旌旗。
-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 湘江怨苹芷迷烟路,莲舟忘却归。夜寒江水黑,风雨梦如飞。
- 立春帖子皇后阁俭德闻中外,徽音继葛覃。化行人自劝,何待讲亲蚕。
- 酬李校书一回辞我一回吟,眷恋岩叢意转深。翻谢霜松不凋落,与君同有岁寒心。
- 水调歌头(奉别诸同官)便作阳关别,烟雨暗孤汀。浮屠三宿桑下,犹自不忘情。何况情锺我辈,聚散葱葱草草,真个是云萍。上下四方客,后会渺难凭。愿诸公,皆衮衮,喜通津。老夫从此归隐,耕钓了馀生。若见江南苍鴚,更遇江东黄耳,莫惜寄音声。强阁儿女泪,有酒且频倾。
- 送余郎中知郑州西接都门才百里,压城残雪照牙旗。风烟古是诸侯国,鴈鹜新来仆射陂。馈食且依当日具,铸刑无改昔人为。浓薰旧舍青绫被,不越常衙睡足时。
- 余入广始见乡士刘养正于晋归好景翻禺能几何,簿书不许我吟哦。绛纱帐里事浑少,古锦囊中诗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