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江词其五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注释
全唐诗:卷166_37
横江词其五问答
问:《横江词其五》的作者是谁?
答:横江词其五的作者是李白
问:横江词其五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横江词其五是唐代的作品
问:横江词其五是什么体裁?
答:乐府
问: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出自 唐代李白的《横江词其五》
问: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的下一句是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问: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横江词其五赏析
李白这一首诗,不但有主客双方的对白,而且除了人地以外,还辅以说话时的手势,奕奕如生,有声有色。第一句“横江馆前津吏迎”,写出李白与津吏(管渡口的小吏)在横江浦(今安徽和县东南)的驿馆前相逢。一个“迎”字点出津吏的社会地位与李白悬殊。第二句“向余东指海云生”形象写得极其活跃,几乎使人在纸上看到这一年老善良的津吏拉着少年李白的袖子,一手指向遥远的天空,在警告李白说:云生海上,暴风雨即将来临。津吏为什么这样说呢?当然为了李白先提出要渡江,否则决不会有对方尚未开口,来意未明之前,就先凑上去的。第三句中的“郎今欲渡”四字,就证实了津吏未举手东指以前,李白就先已提出了“欲渡”,这一手法就将李白所说的话,包括在津吏的话中,不必再加明写,而自然知道是对白,因此笔墨上就非常凝炼,非常精约。
第三句以下纯是津吏的话。“郎今欲渡缘何事?”句中称李白为郎(郎在唐代除了女性称其爱人以外,一般也用来称呼少年),可见那时李白年龄还不大,而津吏则已是老人。津吏问李白缘何事而渡江,言外之意,有可省即省之意,反映出李白当时急于渡江的那种神情,这个问题还没有等李白答复,接下来就从上句的“海云生”,下出了结论,说:“如此风波不可行”。“如此风波”四字好象风波已成为事实,其实海云初生,那有江风江浪立即接天而来之理?这里,这样说法,一则可见津吏对于观察天象积有经验,颇具自信,二则显示老人的善良心情,如老长辈一般的用命令式来肯定他的“不可行”。
全诗虽则有如上所说那些特点,可是在表现形式上,却又那么地爽朗明快,简直是一气呵成。
(沈熙乾)
- 踏莎行·殢酒情怀标签:爱情殢酒情怀,恨春时节。柳丝巷陌黄昏月。把君团扇卜君来,近墙扑得双蝴蝶。笑不成言,喜还生怯。颠狂绝似前春雪。夜寒无处著相思,梨花一树人如削。
- 次韵隐者陈无隅二首历井扪参蹋藓苔,山腰海角偶徘徊。身从飘泊似浮水,眼见纷华等湿灰。共煮松风占乳信,试寻香雪探芳媒。笑谈疑在蓬瀛上,下视云中两两台。
- 寒夜移疾南山北山高嶙峋,朝雨暮雨断江津。时人正作市朝梦,老子已成云水身。希世强颜心自媿,闭门谢病客生嗔。天公何日与一饱,短艇湘湖自采蓴?
- 听雨轩曾买江天著钓船,夜深波浪拍船舷。只今耳畔闻风雨,恰似当年蓬底眠。
- 踏莎行(晚春)一片花飞,青春已减。可堪南陌红千点。生憎杨柳要藏鸦,东风只遣横笳怨。看定新巢,初怜语燕。游丝正把残英罥。酒尊也会不相违,风光本自同流转。
- 早春霁后发头陀寺寄院中红楼金刹倚晴冈,雨雪初收望汉阳。草檄可中能有暇,迎春一醉也无妨。
- 玉楼春参差帘影晨光动。露桃雨柳矜新宠。闲愁多仗酒驱除,春思不禁花从臾。倚楼听彻单于弄。却忆旧欢空有梦。当时误入饮牛津,何处重寻闻犬洞。
- 题玉芝祠玉芝不见草萧萧,古柏阴廊昼寂寥。琳馆废来余福地,名碑留在记前朝。碧梧树老鸾飞远,华表天空鹤去遥。惟有迎仙桥上月,夜深还自照吹箫。
- 漫书二首剩欲逢花折,判须冒雨频。晴明开渐少,莫怕湿新巾。小蝶尔何竞,追飞不惮劳。远教群雀见,宁悟祸梯高。
- 送常清上人还舒州灊人思尔法,楚信有回船。估客亲宵语,闲鸥偶昼禅。经声含石潋,麈尾拂江烟。常说归山意,诛茅庐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