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题情尽桥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翻译和注释

译文
世间最难了断的就是感情,如何能有情尽桥呢?
就改名为折柳桥吧,该是离恨就像柳叶一条条地摆荡在心头啊!”

注释
从来:向来。
尽:完。
何:什么。
折柳:折柳送别,是古代习俗,取“柳”谐音“留”,表示挽留之意。
离恨:离愁别恨。

题情尽桥问答

问:《题情尽桥》的作者是谁?
答:题情尽桥的作者是雍陶
问:题情尽桥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题情尽桥是唐代的作品
问:题情尽桥是什么体裁?
答:七绝
问: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出自 唐代雍陶的《题情尽桥》
问: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的下一句是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问:出自雍陶的名句有哪些?
答:雍陶名句大全

题情尽桥赏析

  雍陶在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出任简州刺史。简州的治所在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据说一天他送客到城外情尽桥,向左右问起桥名的由来。回答说:“送迎之地止此。”雍陶听后,很不以为然,随即在桥柱上题了“折柳桥”三字,并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即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无不囊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顺着首句的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
  前两句是“破”,后两句是“立”。前两句过后,诗势略一顿挫,好象见到站在桥头的诗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为折柳”的诗句来。折柳赠别,是古代习俗。诗人认为改名为折柳桥,最切合人们在此桥送别时的情景了。接着,诗又从“折柳”二字上荡开,生出全诗中最为痛快淋漓、也最富于艺术光彩的末句—“任他离恨一条条”。“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柳条写无形之情愫,使人想见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恻的场面。
  诗的发脉处在“情难尽”三字。由于“情难尽”,所以要改掉“情尽桥”的名称,改为深情的“折柳桥”;也是由于“情难尽”,所以宁愿他别情伤怀,离恨条条,也胜于以“情尽”名桥之使人不快。“情难尽”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故给人以一气呵成的和谐的美感。
  (陈志明)
0
纠错
猜你喜欢
  • 郊庙朝会歌辞建隆乾德朝会乐章二十八首
    尧天协纪,舜日扬光。淑慎尔止,率由旧章。佩环济济,金石锵锵。威平炳焕,至德昭彰。
  • 夏日四绝
    娟娟疏竹拂云长,门巷无尘气自凉。多病无情如嚼蜡,卧看风篆博山香。
  • 过潍州驿,见蔡君谟题诗壁上云:「绰约新娇
    长垂玉箸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
  • 衷川独泛
    倚掉春江上,横舟石岸前。山螟行人断,迢迢独泛仙。
  • 雪夜二首
    浮云著眼不留踪,独与梅花共过冬。淡月故移疎影去,断魂谁杵暮山钟。
  • 送陈郎中知严州
    去作严光郡,前为列宿官。水程趋阙近,丰岁得民安。公暇行随鹤,宵寒卧听滩。千峰临旧榭,曾约野人看。
  • 送钤辖馆使王公
    家傅勋力世能贤,四载坤维领师权。南诏酋豪弥款附,西州士庶赖蕃宣。输忠感慨由诚府,接下恩勤自意筌。月夕过从多命席,花时酬唱旋成编。雅歌馀暇军容肃,陟状升闻帝愿延。驰驿遽趋三召节,执圭俄观九重天。汉廷仪卫咸只若,蜀郡朋僚共黯然。赐封定应留晷刻。畴庸当便进班联。圣神倚注期蕃锡。宥密崇高待九迁。下客尘劳遇知已,愿言攀附跂英躔。
  • 宫词
    再坐千官花满头,御香烟上紫云楼。万人同向青霄望,鼓笛声中度彩球。
  • 枯梅
    肠刳馀得龟皮在,意懒羞将粉面开。莫笑老身柴立骨,年时几费抹涂来。
  • 次韵毛君见赠
    江国骚人不耐秋,夜吟清句晓相投。锋藏岂愿囊中脱,尾断终非俎上羞。择地何年真得意,铺糟是处可同游。南迁尚有公知我,人事何须更预谋。